福州新聞網1月9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龔瑩 陳敏靈)我市近日出臺關於促進開發區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0年,我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地區生産總值突破3400億元,建成地區生産總值超100億元以上11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達到35億元,工業用地地均稅收達到30萬元/畝,開發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産業集聚效應和産業競爭力明顯提高。
實施整建制託管。各開發區(不含海關特殊監管區、福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由市委、市政府全部委託園區所在地黨委、政府管理,包括園區黨建、經濟建設、社會事務等。開發區管委會在人力物力保障和監管責任上配合抓好落實。幹部人事管理權限不變,園區資産不移交。行政管理由當地黨委、政府按屬地管理原則,依法承擔園區管理主體責任。
實行市場化運作,力爭2020年底,開發區(工業園區)全部成立運營公司。運營公司承擔園區開發建設、招商引資、投資運營、專業化服務等功能,可獨立或合作運營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工場、眾創空間、加速器等創新創業載體。運營公司與管委會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
探索創新招商引資機制。推行公司化招商,有條件的開發區要根據産業發展特點,與市招商服務公司合資成立屬地專業化招商公司,打造招商信息平臺和招商智庫,建立招商成果獎勵機制;推行第三方招商,與境內外投資促進專業機構開展密切合作,鼓勵引進社會化招商機構,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提升招商實效;推行産業基金招商,鼓勵設立産業引導基金,探索以資金為媒介,促進産業項目入區入園,積極爭取國家金融創新試點在福州·馬尾基金小鎮和福州軟體園基金大廈先行先試。
加強對臺交流,鼓勵支持涉臺園區與台灣相關園區深度合作,探索協同招商、收益共享的新模式,允許福州臺商投資區等涉臺園區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出臺扶持特色産業發展和對臺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
推動産業高端化、集聚化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新興産業領域為重點,至2020年,培育和發展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00家以上,全市工業園區高成長企業達到100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6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