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寧德晚報記者 虎妍) 電商、外賣平臺的崛起,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垃圾污染問題。寧德市地處沿海地帶,塑膠製品對海洋污染尤為嚴重,在破壞海洋生物多樣成長同時也給環境造成很大壓力,而且商家為了吸引顧客眼球與好評,為了顯示包裝的“高大上”,不惜代價大量使用包裝袋。
今年“兩會”上,我市人大代表吳建就指出,有環保組織調研發現,每單外賣平均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膠餐盒/杯,並就此問題積極建言獻策,以期寧德環境綠色健康發展。
現狀調查:
塑膠包裝隨處可見
11月9日中午時分,萬達廣場上好幾個外賣小哥行色匆匆地穿梭在人群中。記者注意到他們手中的外賣盒大多是塑膠製品。一位餐飲店老闆告訴記者,一個中午就有將近一百人點餐,按平均一份餐消耗兩個塑膠包裝盒計算,這家店一個中午就要使用兩百個塑膠盒,由此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可想而知。
“如今,點外賣已經成了許多現代人的‘生存技能’,導致塑膠餐盒成了影響市容、破壞環境的殺手锏。”市民張敏告訴記者,自己就曾遇到過一頓簡單的單人外賣套餐上使用五個塑膠盒、一份一次性勺子筷子和一個塑膠袋的情況。
隻身在寧德工作的小吳告訴記者,自己從來不做飯,也從不吃單位食堂的飯,幾乎一日三餐都是從餐飲店打包或者直接點外賣送餐。“一些小餐飲店的包裝就是塑膠袋或者白色的塑膠餐盒,以前沒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刷微博看到白色垃圾圍城的圖片才意識到,自己經常點外賣的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小吳説道。
同樣,快遞行業帶來的塑膠污染也不可小覷。市民韓鵬東就注意到,雙十一期間小區裏的垃圾箱附近堆滿了包裝快遞盒的塑膠袋,不僅影響公共衛生,而且難以回收利用。“這幾年,塑膠包裝無處不在,主要就是快遞、外賣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帶來的,曾經推行的‘限塑令’應該普及到快遞、外賣中來。”韓鵬東建議道。
代表聲音:
應強制推廣“限塑令”
對於農業來説,塑膠垃圾進入土壤,破壞養分,導致糧食減産;對於畜牧業來説,吞食塑膠垃圾,會導致牛羊等家畜死亡;對於海洋來説,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後,隨時間的流逝破碎成不計其數的塑膠微粒存在於水體中,能夠存在數百年時間。
吳建認為,採取措施遏制塑膠污染刻不容緩。有關部門對倡導“綠色包裝”的宣傳較少、教育不重視,導致大部分市民環保意識薄弱,因此,應加大力度利用公共媒體等渠道宣傳環保可持續,對於企業、個人的綠色行為進行倡導、獎勵,並鼓勵學校將環保教育帶入課程。
“正如香煙上標示‘吸煙有害健康’,外賣平臺也可以類似地標示‘減少使用塑膠餐具保護環境’之類的提示。”吳建認為,相關部門應該頒布與之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強制商家使用可降解環保塑膠盒、塑膠袋,鼓勵相關企業從事環保材料的生産和研究,以減少可降解塑膠的成本。
在吳建看來,商家熱衷選用普通塑膠製品的原因在於普通塑膠品的生産成本十分低廉。對此,吳建建議將環境成本考慮列入普通塑膠製品成本,提高定價,從源頭上限制塑膠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