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福建各地人大工作亮點:促發展護生態保民生
東南網  2019-01-11 15:16:31

【要聞】【福州】【移動版】2018年福建各地人大工作亮點:促發展護生態保民生

  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會場  葉義斌 攝

【要聞】【福州】【移動版】2018年福建各地人大工作亮點:促發展護生態保民生

  莆田市部分省、市人大代表視察調研木蘭溪治理工作。周淩瀚 攝

【要聞】【福州】【移動版】2018年福建各地人大工作亮點:促發展護生態保民生

  寧德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寧德市霍童溪流域保護條例(草案修改稿)》立法調研。陳淩鋒攝

  編者按:2018年,全省各地人大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圍繞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依法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職權,促發展、護生態、保民生,為推進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加快建設新福建作出了積極貢獻。

  福州:打造專題詢問“121”模式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住”從來都是百姓生活的大事。2018年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將房屋徵收回遷安置工作專題詢問列入監督工作計劃。2月,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於全市房屋徵收回遷安置工作情況報告;6月和10月的常委會會議組織了專題詢問。按照計劃,2019年還將對房屋徵收回遷安置工作專題詢問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開展滿意度測評。

  從2012年開始,福州市人大常委會連續7年就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開展專題詢問。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積澱,2017年,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專題詢問辦法》,打造專題詢問“121”模式,即聽取一次政府專項工作報告、組織兩場專題詢問、跟進一次滿意度測評。“121”模式完善了監督鏈條,讓專題詢問有了全方位創新:創新會前收集發現問題機制,變“單向找問題”為“立體找問題”;創新會中提問問題産生機制,變“導演式”為“實踐式”;創新會上發問回答機制,變“一問一答”為“多問多答”;創新會議宣傳報道機制,變“單一監督”為“複合監督”;創新會後跟蹤監督落實機制,變“點式監督”為“鏈式監督”。

  在創新專題詢問的宣傳機制上,福州市人大常委會著力推動人大監督與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有機整合:從會前調研,到聽取市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到會後整改情況,均引入市屬主流媒體用文字和鏡頭給予聚焦;對專題詢問進行全程網絡圖文直播,篩選直播期間網友問題進行現場提問,實現會場內外的互動。2018年的專題詢問會,直播網頁累計訪問量超過12萬人次,會後市人大常委會還梳理網友留言,交由相關部門給予回復。對此,網友們紛紛點讚並表示,市人大常委會創新了專題詢問的宣傳形式,使人大監督與群眾心聲産生了“同頻共振”。(李暉)

  廈門:全國首創區域“健康醫療雲”

  看病可以手機預約掛號,醫療檢測影像可在各醫院間共享調閱,結算不僅可以在自助機上進行,還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對慢病續方患者還可提供藥品物流配送服務……這些可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廈門市民如今切切實實享受到的醫療便捷服務。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2018年,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把智慧醫療建設情況列入年度監督工作計劃,再次把監督重點放在解決民生熱點和難點問題上。

  為掌握老百姓看病最關心、最期盼、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年來廈門市常委會開展了大量調研,深入各類醫院走訪,與相關部門、市民交流座談,組織人大代表視察,實地察看多所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觀了解智慧醫療在診前、診中、診後各環節以及各具體場景中的運用,全面掌握了全市智慧醫療建設情況。代表們建議,智慧醫療建設必須要進一步打破信息孤島,減少重復檢查;要以更加人性化思維,優化就醫流程,深化信息惠民服務等。這些建議,被不斷吸納進智慧醫療建設過程中。

  目前,廈門在全國首創區域“健康醫療雲”,虛擬卡在全市公立醫院可以實現全流程應用,全市14家公立醫院和39家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實現跨機構的影像共享互認調閱,智慧醫療惠民便民建設覆蓋到就診前預約、就診中檢查、就診後結算、檢驗結果共享互認、藥品物流配送全過程;建立了全國首個“市民健康信息系統”,95%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終身電子健康檔案;依託互聯網+模式,建成醫聯體慢病“三師共管”管理體制,實現醫院—社區—專業機構一體化管理。

  2018年10月,廈門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於廈門市智慧醫療建設情況的報告,並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為“滿意”。(陳傳琳詹文)

  

  漳州:以立法引領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

  2019年1月1日,《漳州市城市公共停車管理規定》正式施行,法治漳州建設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幾年,“停車難”問題突出,佔道亂停亂放、違法停車現象高發,非機動車、電動車大量涌上機動車道,加劇了交通秩序的混亂。市政府雖出臺並實施有關城市道路停車管理的一系列規範性文件,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相關部門管理職責不夠明確,呈現出多頭管理、無序管理的現象。以立法提升停車管理水準迫在眉睫。

  漳州市人大常委會秉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開放姿態,在市委的領導、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下,啟動《漳州市城市公共停車管理規定》立法工作。該規定歷經12個月,前後36稿,做出了115處(次)的修改,于2018年8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11月23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批准。

  立法治理“停車難”僅是漳州市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引領城市發展的一個例子,常委會還首次對本市制定實施的地方性法規開展執法檢查和立法後評估。2018年6月就貫徹實施首部地方性法規《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情況進行執法檢查;9月,在該法規實施一週年之際,啟動立法後評估工作,並結合此次的評估,做好法規的改、釋工作,以適應社會管理的需要。

  2019年,常委會還將抓緊《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漳州市區內河管理規定》《漳州市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等法規的制定,以期形成富有漳州特色又實用管用的城市管理法規體系,以高品質立法引領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方銘志)

  泉州:全力助推精準脫貧

  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將精準脫貧列入2018年監督工作計劃安排,並運用重大事項決定權,全力助推精準扶貧。7月,市人大常委會組成調查組,深入德化、永春、南安、泉港等地,實地察看德化憨鼠愛心小分隊社會力量助推精準扶貧示範點、永春外山鄉草洋村百果園村集體創收基地、南安詩山鎮梧埔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等,對精準脫貧工作提出了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逐步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扶貧督促檢查、深入宣傳典型經驗等六條建議。

  市政府對人大建議十分重視,採取堅持領導強力推動、穩定脫貧精準施策、造血功能因地制宜、資金投入項目帶動、扶貧資金監管公正公開、強化掛鉤結對幫扶、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扶貧、不斷壯大薄弱村經濟、推進山海協作對口幫扶、脫貧效果嚴督實查等“十個堅持”的做法。全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658人的收入全部達到市定標準貧困線以上,落實搬遷對象10808人,完成省下達任務數108.08%;放貸2.98億元,助力6351戶貧困戶發展生産脫貧致富。

  2018年8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開展精準脫貧工作評議,測評結果為滿意。

  在一系列調查和工作評議基礎上,2018年10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出臺《泉州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依法推動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要因村制宜、因戶施策,把“精準”貫徹脫貧攻堅全過程;要發展實業,增強造血功能;要著力提升村級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組織力,想方設法大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主動性和內在活力,確保到2020年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王虎文)

  

  三明:推動鄉鎮人大對標“三個好”

  2018年,三明市人大常委會在全市推動鄉鎮人大對標“三個好”,即把組織架構抓好、把法定會議開好、把代表工作做好,提升鄉鎮人大工作水準。

  完善主席團的組織建設是重中之重。著眼于更好發揮閉會期間鄉鎮人大主席團的作用,各鄉鎮人大主席團規模儘量達到我省規定的13名的上限,並增強成員代表性、廣泛性,提升主席團履職能力;由分管組織工作的副書記兼任人大副主席,個別黨委委員進入主席團,以改善黨的領導,強化人大主席作用;設立鄉鎮人大主席團辦公室,辦公室主任或人大秘書由鄉鎮黨委任命,按股級幹部配備,增強主席團工作力量。大田等縣作為試點,已完成部署,效果逐步顯現。

  如何開好法定會議?將樂縣人大常委會負責人介紹説:“從2017年開始,我縣各鄉鎮人大都能做到每年召開2次人代會、每三個月至少召開1次主席團會議。”三明市人大常委會要求在嚴格保證會議數量的基礎上持續提升會議品質,特別是要合理設置法定會議召開時間、議程、日程等,規範會前、會中、會後各環節程式,從法定會議入手不斷拓展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及主席團監督工作。

  同時,做好代表工作也是鄉鎮人大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從加強和改進代表活動組織、履職平臺建設、代表履職培訓、代表履職管理、代表建議督辦等五個方面入手,積極保障代表依法履職。目前,全市全面建成鄉鎮(街道)人大代表聯繫群眾活動室,建寧縣還實現了縣鄉村三級人大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全覆蓋;將樂縣深入推行代表述職評議工作,增強代表履職意識。

  三明市人大常委會表示,“三個好”促進了全市鄉鎮人大工作和建設規範化、制度化,今後還將繼續抓基礎、強基層,加強和改進鄉鎮人大工作。(林公福)

  莆田:代表擔任河長參與治污攻堅戰

  自木蘭溪流域綜合整治和河長制實施以來,莆田市構建了代表擔任河長、企業認領河段的“莆田模式”河長制。

  金馬溝是荔城區黃石工業園區內的一條重要溝渠,過去溝面上經常漂浮著生活垃圾,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水質較差。永豐鞋業公司主動認領了金馬溝沙堤村段的1.7公里河道,省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長林建肯擔任河長。公司投入資金、人力、物力整治河道,定期組織員工開展河道垃圾清理、河面保潔以及生態保護藍線範圍內的水利設施、綠化種植管護等公益活動,組織開展日常巡查,發現、制止和上報沿河企業和個人違規排放及侵佔河道等行為,為政府治理河道獻計獻策。如今的金馬溝水清河暢,兩岸綠樹成蔭,空氣清新。

  秀嶼區人大常委會向全區人大代表發出“積極參與河長制工作”的倡議,全區124條大小河道,分別由196名人大代表掛鉤。代表們在各自掛鉤的河道開展巡查,將發現的問題拍照記錄,上傳到各代表小組的微信群平臺,並註明問題所在地,督促當地村居立刻整改,並帶上工具現場參與清理;代表們還經常入村入戶宣傳水環境保護知識,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有效解決一些常年得不到解決的問題。

  除了推動人大代表擔任河長外,莆田市人大常委會還向全市人大代表發出倡議,要求各人大代表小組、人大代表在每個月7日的“人大代表活動日”中,踴躍參與治污攻堅戰,為美麗莆田生態環境的高顏值和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作出貢獻,並組織部分全國、省人大代表開展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專題調研。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阮軍説:“治污攻堅戰是我市人大代表參戰人數最多、成效最大的一場攻堅戰,這場實戰展示了新時代人大代表的履職風采。”(楊田 周淩瀚)

  

  南平:立法護航生態環境“高顏值”

  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河岸生態地保護規定、城市綠地管理辦法,一年三部立法,全都聚焦保護生態環境領域。2018年,南平市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市委確立的加快綠色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的戰略目標,全力為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範區提供法治保障。

  瞄準水源地,讓生活更健康。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南平市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確定“劃、立、治”三項重點任務,提出分級分層分類的保護和應急措施,督促政府解決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該辦法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發力河岸帶,讓生態更優質。擁有“一江八溪”的南平,其河岸線既是自然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南平市河岸生態地保護規定》確立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保護方針,對河岸生態地進行了界定,明確河岸生態地保護主體責任、用途和管制要求,促進“山、水、城、人”一體發展,鞏固“水美城市”建設成果。該規定作為全國首部河岸生態地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填補了全國河岸生態地保護立法的相關空白,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聚焦綠地網,讓城市更美麗。“生態雖好,綠地卻少”是南平城市建設的“軟肋”。市人大常委會針對綠地面積、佈局、結構、功能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項”,抓緊制定《南平市城市綠地管理辦法》,創新設置了城市綠地佔用制度、城市樹木砍伐、移植制度、城市綠地的養護制度等多項有關城市綠地的保護措施,以法治的方式和手段進一步加強城市綠化工作,改善人居環境,為推進南平綠色園林城市創建提供法治保障。該辦法已經市人大常委會三審並按規定報請批准。(余群 羅周和)

  龍岩:124個鄉鎮全部召開年度人大二次會議

  近日,上杭縣舊縣鎮蘭田村黨支部全力推進“空心房”整治,拆除裸房面積約1000平方米,解決了這些長期閒置的空心房佔用土地資源的問題。關於“空心房”整治資金的來源,鎮人大代表曾尚秋説,這得利於去年鎮人大年度二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鄉村發展新動力的決議》。該決議規定每年從鎮持有的紫金股份中,按建制村人口數給予分紅,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動力。

  2015年,中央提出要求,鄉鎮人代會一般每年舉行2次。龍岩市人大常委會把這項工作作為推進鄉鎮人大規範化建設的抓手不斷探索。2017年,市人大常委會在才溪鎮召開全市鄉鎮人大工作規範化會議,對鄉鎮人大年度二次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全市有59個鄉鎮率先進行實踐探索,召開了二次會議,佔全市124個鄉鎮的47.6%。2018年,市人大常委會及時總結經驗,反復徵求意見,出臺了《關於落實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年度第二次會議的意見》,明確了會議召開程式、時間、會期和主要內容。124個鄉鎮首次實現全部召開年度人大二次會議。

  長期以來,鄉鎮人大普遍每年只召開一次大會,會期短,固定議程多,已不能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開好年度二次會議,成為鄉鎮人大工作的破局之舉。經過兩年的探索,二次會議做到了“規定動作”講程式、“自選動作”顯特色,逐漸形成了黨委點題、人大出題、政府答題、代表閱題的良好機制,出現了民生項目票決制等工作亮點。

  龍岩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天洲説:“龍岩市人大常委會將不斷提升總結二次會議的經驗,使之成為加強縣鄉人大規範化建設‘閩西實踐’升級版的重要內容。”(傅加斌)

  

  寧德:打好污染防治的“組合拳”

  2018年,寧德市人大常委會充分運用立法、監督等方式,打出了防治污染“組合拳”。

  霍童溪流域是寧德的母親河。市四屆人大常委會于2018年內對《寧德市霍童溪流域保護條例(草案)》進行了三次審議。“條例要求政府編制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出臺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制定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落實流域內水電站最小生態下泄流量,打擊破壞流域生態環境行為,每年要向人大常委會報告流域保護工作情況,真正彰顯了人大以法制力量保護霍童溪流域生態環境的使命情懷和擔當作為。”寧德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中國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林燦鈴如是説。

  三都澳是寧德市的天然良港。2018年7月,寧德市打響三都澳海域水環境綜合整治“1+N”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金敏表示:“三都澳海域水環境綜合整治事關三都澳保護開發,事關長遠,事關大局。各級人大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助力打贏這場攻堅戰。”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專題調研,深入實地察看漁排、藻類、海漂垃圾等,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對全面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等“三線一單”編制工作、抓好污水排放源頭管控、解決被清退養殖戶生産生活出路問題等提出對策建議。市人大常委會還緊扣市委戰略部署,將《寧德市三都澳海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列入2019年立法計劃,實現地方立法工作同市委決策同步合拍。

  此外,寧德市人大常委會還開展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情況調研等工作。目前,市政府已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餐廚垃圾處理廠和建築垃圾處置中心正在加快建設,中心城區臭氧污染等的環境問題正在大力推動解決中。(余楊薇)

  平潭: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新一輪開放開發

  浩浩渺渺水域,星星點點島嶼。由126個島嶼和702塊礁石組成的“千礁島縣”平潭,以往每到冬季就受季風影響而時常風沙肆虐,如今卻處處鮮花盛開,遊客不斷。改變來之不易。幾年來,平潭人大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發揮人大監督職能,開展連續監督、跟蹤問效,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持續推動生態宜居城市和國際旅遊島建設。

  2018年,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提出“大幹120天打好七大攻堅戰”決策部署後,平潭人大常委會積極響應“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行動,進一步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監督。聽取防護林體系建設情況報告,針對部分沙荒風口遭受嚴重破壞、綜合治理難等問題,要求政府和林業部門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增強防護林防災減災功能,構建實驗區開發建設的綠色屏障。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區林地面積1084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27.5%,森林覆蓋率35.86%,並通過省級森林城市創建的考評驗收。

  除了監督防護林體系建設外,平潭人大常委會還關注水源地保護,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常委會組織開展對島外引水工程、三十六腳湖周邊環境綜合整治情況進行視察調研,聽取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情況報告,要求政府加強飲水源保護力度,完善水利發展和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推進實驗區水利事業發展和水生態文明建設,去年島內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三十六腳湖始終保持Ⅲ類水質標準。常委會還組織開展河道保護管理條例執法檢查,視察入海溪流污染治理和污水處理規劃建設情況,推進河流環保整治工作,避免周邊海域和海濱沙灘遭到破壞污染,去年全區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居全省第一。(韓鵬馬帥)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