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李曉平通訊員王永勝)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起步之年。日前,記者從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獲悉,一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幫扶力度,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扶貧協作新格局,為臨夏州11.22萬人實現脫貧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針對臨夏州脫貧攻堅發展實際,我市實行財政幫扶、社會幫扶、企業投資“三管齊下”的方式,全方位持續加大幫扶力度,並向深度貧困縣傾斜。全年投入財政資金4.7501億元,社會幫扶資金3193萬元,國企投資2.4052億元,民企投資2038萬元。實施項目202個,惠及貧困人口20.0351萬人。
我市不斷加大幹部人才選派力度。在2017年選派18名幹部基礎上,去年新選派5名幹部到州、縣(市)開展為期3年的挂職。目前,常駐臨夏州挂職幹部19人,完成計劃的106%。有7名幹部分別被甘肅省、臨夏州評為“先進幫扶幹部”和“脫貧攻堅先進個人”,1名被評為廈門市歷史上首個“最美扶貧人”。
在拓寬人才支援領域,我市去年先後選派183名各類人才赴臨夏州開展支援,完成協議計劃的182%。為加大智力扶持力度,我市騰出專門學位,廈門醫學院、廈門高級技術學院等定向招收臨夏州建檔立卡貧困學生。
在強化資金扶持的同時,我市通過産業合作,不斷增強臨夏州的“造血功能”。立足當地實際,我市加強産業對接,幫助當地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實現增收脫貧。引導廈企參與扶貧,在當地推動“扶貧車間”建設,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去年我市引導到臨夏州開展扶貧企業26個,實際投資額2.5531億元,帶動貧困人口脫貧1581人。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在廈建立臨夏州特色農産品展示展銷館,打造永不落幕的展銷會。此外,我市繼續組織實施勞務協作“崗位定向精準扶貧”計劃,挖掘勞務輸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