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人大代表李靖:閩臺聯合保護紅磚建築要“再發力”
人民網  2019-01-16 14:35:31

  人民網福州1月15日電(詹托榮)福建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正在福州舉行,福建省人大代表、廈門文學院文學編輯李靖向大會建議,紅磚建築是閩臺兩地共有的建築特色,有共同的文化、歷史淵源,要推動閩臺紅磚建築聯合保護以及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作為福建四大民間建築之一的紅磚古厝,以白色花崗岩做臺基階石,大量使用紅磚紅瓦構建屋子主體,屋頂多為兩端微翹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細部裝飾十分精緻。古厝不僅外觀獨特,且在裝飾與色彩紋樣等方面都與其他區域建築截然不同。

【建言福建主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建省人大代表李靖:閩臺聯合保護紅磚建築要“再發力”

  李靖(右一)在廈門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詹托榮攝

  紅磚建築有著豐富的建築文化內涵,也是閩臺共有的文化象徵。明清時代,隨著大量閩南先民跨海赴臺,以紅磚民居為代表的閩南建築落地生根,形成了閩臺兩地共同的文化象徵之一。  

  2008年,台灣金門有關部門提出兩岸紅磚建築聯合“申遺”;2010年,在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上,兩岸專家呼籲紅磚建築儘快聯合“申遺”;2012年11月,國家文物局將閩南紅磚建築聚落列入申遺預備名錄。

  李靖表示,閩臺兩地紅磚建築聯合“申遺”不僅有共識,而且有基礎,推動這項工作將對兩地紅磚建築的保護起到積極作用,也將促進閩臺兩地文化交流與合作。

  如何共同保護及聯合“申遺”?李靖首先指出,福建和台灣兩地要對紅磚建築進行歷史年份、建築特色、歷史事件、建築物現狀等多方面情況的調查,並編訂成冊,區分不同情況,設計合適的保護方式。

  李靖建議,要在有悠久歷史和較為充沛存量土地的小鎮進行規劃,異地復建零星存在、難以規模化保護的紅磚建築,打造獨具特色的閩南建築博物館,並結合非遺傳承的需要,承接非遺博物館的功能作用,而對於成片式、具有開發價值的紅磚建築,可以兼顧保護與開發,打造主題旅遊項目。

  “閩臺兩地要對現行保護政策進行解讀和互相借鑒。”李靖認為,閩臺兩地要通過座談會、研討會、實地調研等活動,閩臺兩地紅磚建築文保專家要對兩地現行保護政策進行解讀和互相交流,共同制定符合閩臺紅磚建築保護及聯合“申遺”需要的保護政策。

【建言福建主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建省人大代表李靖:閩臺聯合保護紅磚建築要“再發力”

  廈門翔安大嶝鄭氏聚落。鄭水忠攝

  在李靖看來,紅磚建築保護政策的制定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以保護為基礎,開展修繕、維護工作;將合理的商業運營機制與古建築保護有效結合,進行科學規劃;注重發掘紅磚建築的歷史、文化、人文價值,並結合周邊環境,採取可持續性方式進行活化保護;在保護和開發中,應當尊重城市規劃的相關要求,因地制宜採取不同措施;閩臺兩地應當以“申遺”標準為指導,互助互鑒,強調保護的協調性和行動的一致性。

  目前,福建對紅磚古建築的保護沒有專章規定,在依法制定保護規劃、加強保護力度方面缺乏足夠力度。李靖還建議,福建要制定紅磚古建築保護條例,而保護條例的制定應當以“保護”為基礎,輔之以“適度開發和活化利用”,並對標“申遺”要求和要素,明確政府、社會組織和團體的各方職責,推動紅磚建築的保護、修繕和有限利用。在此基礎上,與台灣開展聯合保護的相關政策探討,達成認識和行動上的協調。

  李靖認為,要成立福建紅磚建築聯合“申遺”行動機構,並爭取政府專項資金和社會文化投資基金的支持,並做好“申遺”的宣傳工作,加強遺産保護的公眾參與度。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