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塊水系智慧公示牌落戶光明港一支河。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文 葉義斌/攝
“我想看看光明港一支河的歷史!”
“AR航拍現在能看嗎?”
東風三孔水閘旁,週末的光明港一支河畔挺熱鬧,一塊高2.2米、寬1.1米的公示牌前,聚集了不少圍觀市民。
這是我市在全省率先試點設立的水系智慧公示牌。面對市民的問題,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調度辦負責人胡銘一一展示公示牌的功能。
看到無人機拍攝的光明港一支河全景和實時展示的各類水工設施信息,市民連連點讚:“沒想到這塊小牌子可以這麼智慧!”
和簡單的河長公示牌不同,這個雙屏“彩顯”的河道“百科全書”亮點滿滿。它的“顏值”頗高,“書皮”是磨光不銹鋼殼體,寓意城區的清澈河道;凹凸的造型不僅展示了主城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的地形,也寓意福州別名“三山”。到了晚上,精心植入的LED光效,能實時反映晉安河與外江水流的潮漲潮退狀態。
“百科全書”依託49英寸的水質宣傳屏,實時展示所在內河基本信息、河長信息、監督電話、內河排放口信息、AR航拍全景圖及水系治理情況等。“只要翻翻‘書’,就能全方位地了解河道。”一名市民笑著説,他剛翻看了光明港一支河治理前後的對比圖,感覺變化特別大。
“這公示牌可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胡銘帶領大家欣賞了水質宣傳屏展示的內容後,又把大家帶到另一側。32英寸的水質公示電子屏上,“水草”豐茂,“魚兒”在“水”中游得正歡。一個個“水泡”中,PH值、電導率、溶解氧、濁度、溫度、氨氮指標等實時水質參數清晰顯示。
據了解,公示牌不遠處有一座24小時水質監測站,每隔1個小時自動抽取內河水進行檢測,結果實時展示在螢幕上。“水質不合格的話,表情就會變成哭臉,小魚也會翻肚皮,水草也跟著枯黃低垂!”胡銘説。
公示牌集合了4G/NB-IoT(窄帶物聯網)雙信道網絡,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也能實時收到監測數據。一旦數值異常,相關責任河長會立刻進行排查處理。
既懂河道又能監督的智慧水系公示牌,還將因地制宜細化設計,陸續進駐晉安河、西湖、左海等城區主要內河、湖體,配上新裝的自動抓拍、感應器和監控等,在監督的同時,也能“自我保護”。
“以後還會變成巡河人員和水系志願者的‘打卡點’,公眾跑步也能掃碼打卡!”聽著胡銘介紹的新功能,不少市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