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新聞網訊 (記者 傅長盛) 昨日,長汀縣涂坊鎮吳坑村農民丘春生,正在生態農莊和工人忙著包裝百香果發貨給網上客戶,今年他的100畝百香果喜獲豐收,銷售收入算下來略有盈利。丘春生是長汀縣2015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學員,當年,丘春生夫婦放棄飯店生意返鄉創業種植百香果。在農技部門的幫助下,丘春生和妻子劉桂瓊從零開始走上生態農業之路,一舉成功,註冊了“客家郎”生態品牌,所産的百香果由於品質好,暢銷省內外。
丘春生是全市近萬名“持證上崗”的新型職業農民之一。21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18年,全市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408人,完成總任務3250人的104.9%,頒證認定2667人。2012年以來,全市頒證認定新型職業農民9938人,涉及果茶、蔬菜、食用菌、花卉、畜牧、水産等行業,帶動2萬多農戶推廣新品種30多個13萬畝,推廣農業實用先進技術等80多項,推廣應用新肥新藥30多萬畝。
2018年以來,我市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提升農民生産技能,助推農業農村發展,助力農民收入增加”為目標,堅持圍繞農業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發展的需求導向,強化精準培育,採取“集中授課+基地實訓+外出參觀”的培訓模式,構建完善“專門機構+多方資源+市場主體”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和“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全面提高培育品質,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為龍岩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我市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調研探索,2012年初在全國率先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並成功探索出“六個一”培育模式:出臺一套管用的政府文件、制定一套可行的培育目標、健全一套有效的工作機制、完善一套多層次的教育培訓體系、執行一套嚴格的認定管理制度、兌現一套區別普惠制的扶持政策。我市的經驗做法得到農業部充分肯定,連續三年五次在全國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介紹。2015年,我市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六個一”模式,被農業部正式命名為“福建龍岩模式”,並作為全國十大典型培育模式之一加以推廣。全市近萬名新型職業農民,正引領潮流,做大做強龍岩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