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 聲紋識別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這兩個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首個國家級標準化基地落戶我市。昨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與廈企快商通共建的“聲紋識別技術標準化研究基地”“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標準化研究基地”正式揭牌,將為我市人工智能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了解到,快商通是聲紋識別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此次在廈落地的兩大標準化研究基地將依託快商通以及廈門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的資源開展研究。其中,“聲紋識別技術標準化研究基地”側重聲紋識別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的研究,並致力於推動該技術在金融、安防、智慧終端等應用領域的標準研究與落地;“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標準化研究基地”側重研究並制定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領域的相關應用標準,以及多項交叉技術的研究,後續也將制定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教育、醫療、市場行銷、客戶服務等行業的應用標準,以及跨行業領域應用的相關標準。
“標準的産生基於産業鏈的發展,有了聲紋識別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標準,就能為想進入該領域的企業提供指導。”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全指出,標準化研究基地的設立對産業發展而言是很好的“助推劑”,將推動人工智能行業的規範化發展,為社會和企業創造價值。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新研究所所長鹹奎桐表示,基地將先從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入手,“團體標準來自市場需求,且制定週期短,能及時響應新技術、新産品的需求,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激發創新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