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將至,市民又迎來消費高峰。為減少消費糾紛,發揚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讓廣大消費者過一個快樂、祥和的傳統佳節,昨日,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近年來春節期間受理的消費者投訴情況,發佈2019年春節期間消費警示。□記者 溫文清
理性看待商家促銷活動
臨近春節,商家大多會推出種類繁多的促銷活動,消費者在選購年貨時,不要輕信“滿減”、“打折”、“贈送”等字眼,應當貨比三家、按需消費;在網購時,要選擇證照齊全、信譽度高的商家,同時關注網站“七日內無理由退貨”在春節期間的執行規則;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要樹立憑證意識,對商家的承諾最好以文字形式在購物憑證上註明,作為今後的維權憑證。
訂年夜飯拒絕霸王條款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有的家庭會將年夜飯選擇在酒店,個別商家在消費者預訂年夜飯時會附加一些“霸王條款”。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預定年夜飯時,應選擇自己熟悉且衛生安全的飯店;訂購套餐時,應弄清套餐的收費明細,比如是否可自帶酒水、有無開瓶費、是否設置最低消費、有無包間費等;儘量在簽訂書面合同後再支付定金,電話預訂需謹慎,避免後期因無訂餐憑證而引發消費糾紛。
自覺抵制集會行銷誘惑
歲末年初,不法商家常以“感恩回報”、“免費抽獎”、“饋贈禮品”等為誘餌,組織老年人參加招待會、健康義診、專家講座等集會行銷活動,通過虛假宣傳誘導老年消費者購買保健品、玉石床、醫療器械等,有的不法商家在騙取老年消費者鉅額錢款後,以回家過年為託詞,從此杳無音信。市場監管局提醒老年消費者,要遠離集會行銷,切莫上當受騙。
自覺維護個人信息安全
現在“掃碼”領取“紅包”隨處可見,尤其是春節期間,拿起手機掃一掃、點一點便可獲得禮品、禮金,互聯網的便捷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利用掃碼來盜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掃碼或搶紅包時,千萬不要毫無顧忌地參加涉及個人信息的活動,不要隨意點開來源不明的紅包、短信、連結等,牢記莫貪便宜,保護好個人信息。
預付式充值消費需謹慎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成為消費者投訴熱點,容易發生集體投訴。春節是餐飲住宿、美容美發、健身娛樂、洗車洗衣等服務行業辦理預付卡或續卡促銷高峰期,提醒消費者,要詳細了解商家的資信情況,每次充值金額不宜過大,對相關服務內容要進行書面確認,協議、發票、刷卡單據等憑證要妥善保存。每次消費後,要向經營者索取相關憑證,提防不法經營者卷款跑路後消費者手中缺少維權證據。
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要養成索要並保存發票的良好習慣,當與商家發生消費糾紛無法協商解決時,應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