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東南大數據産業園註冊企業達234家 總資本260億元
福州日報  2019-01-29 13:25:10

【福建時間主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州東南大數據産業園註冊企業達234家 總資本260億元

  濱海新城東南大數據産業園。

  福州日報記者 郭立鋒/文 鄒家驊/攝

  數字潮起千帆競,勇立潮頭逐浪高。新春到來之際,濱海新城一片生機勃勃,一大批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園區裏處處可見忙碌的身影。東湖湖畔,承載著“數字經濟”的內涵,數字中國會展中心像一艘“數字福船”,即將揚帆起航。

  截至目前,東南大數據産業園註冊企業累計已達234家,註冊總資本260億元,健康醫療、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經濟産業呈現集聚發展的蓬勃態勢。

  企業排隊入駐

  走進濱海新城東南大數據産業園,研發樓二期五棟“海絲祥雲”主題設計風格的嶄新白色大樓,組團式矗立在園區路口,與旁邊的“兩朵雲”(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相映生輝。

  “從去年7月到今年1月,申請入駐並通過審核的企業已經突破80家,園區研發樓可供辦公面積已經非常緊張。”福州新區長樂功能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已經入駐的聯通(福建)産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等企業,春節後還將有一大批人工智能、大數據、晶片等領域企業陸續入駐。

  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據介紹,憑藉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和優惠的政策支持,通過主題招商、精準招商、産業鏈招商等創新模式,濱海新城去年招商成果頗豐。截至目前,東南大數據産業園(含網龍片區)註冊企業累計已達234家,註冊總資本260億元。截至去年11月底,註冊企業累計銷售總額204.45億元,稅收總額10.35億元。

  乘著數字經濟發展的東風,健康醫療、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高端産業要素正加速向園區匯聚,呈現集群集聚發展態勢,數字經濟動能加快釋放。據介紹,2018年,東南大數據産業園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4家準獨角獸企業正在快速成長。

  作為濱海新城“産城融合”的重要載體,該園區將打造成為國家大數據産業集聚區、“數字中國”應用示範區、國家東南區域大數據中心、國家大數據應用創新基地,推動濱海新城産城融合發展。

  “兩朵雲”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緊挨著研發樓二期,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政務雲”和“商務雲”兩棟大樓在園區傲然挺立,獨特的外觀造型格外引人注目。

  據數字福建雲計算運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我省大數據加工工廠和交易開放平臺、大數據産業的“心臟”,建成投運以來,“商務雲”主要面向社會和企業提供數據中心服務,並基於“海絲樂雲”,提供雲計算和大數據應用服務;“政務雲”則主要為省級機關開展電子政務應用提供支撐服務。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政務雲平臺已累計承載165個單位619個項目(其中湖東路雲平臺108個,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雲平臺511個),共1160個應用系統,提供了3242台虛擬伺服器、1582TB存儲、580個數據庫實例及配套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

  目前,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商務雲)已有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國家東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五大國家級重大項目以及福建省超級計算中心(二期)等三大支撐平臺入駐;打造出包含存儲雲、計算雲、應用雲的多層體系雲計算平臺,為貝瑞和康等園區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存儲、分析等雲端服務。同時,借助雲計算中心,長樂區正大力推動、引導紡織等傳統産業“上雲上平臺”,以降低運營成本、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我們正積極配合政府開展的‘萬企上雲’行動,聚合産業鏈資源,構建雲服務生態圈,為社會經濟各領域提供服務支撐。”該負責人表示,未來,這裡將成為東南大數據産業的數據匯聚核心承載平臺,推動更多國家級重點大數據中心落地,帶動産業集聚,推動東南區域數字經濟産業發展。

  落地産業項目加快建設

  走進研發樓一期7號樓,福建貝瑞和康基因技術有限公司的醫學實驗室和辦公場所佔據了半棟大樓,實驗室各科室裏都有科研人員忙碌的身影。

  “我們的實驗室單是引進的兩台Novaseq6000高通量測序儀就價值兩千萬元,目前福建只有我們有這樣的設備。”該公司産品研發部主管王岩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公司投資建設的福建貝瑞和康數字生命産業園也在加快建設中,項目主體工程預計3月封頂。貝瑞和康將全面加快在濱海新城資業務拓展,並通過産業園建設,在濱海新城搭建覆蓋産、學、研、資四大板塊的生態系統,打造全球首個精準醫療大數據集群。

  看好濱海新城的未來發展,像貝瑞和康一樣,很多企業都準備在這裡“大幹一場”,紛紛加快企業園區、總部大樓、科研中心等項目建設。

  如今的濱海新城處處可見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這些重大産業項目的建設將成為濱海新城産城融合發展的新動力,引領、帶動新興産業加快崛起,推動濱海新城高品質發展。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