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老字號在互聯網“逆生長”
東南網  2019-01-31 15:31:12

【焦點圖】【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建老字號在互聯網“逆生長”

  “酒狐米酒”的米酒正在灌裝中。 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 攝

  東南網1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 文/圖)今年囤年貨的時節裏,淘寶上的“老字號”店舖格外熱鬧,整體銷量迎來200%的巨幅增長。而數據也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為“逆生長”的老字號買單。

  在福建,一批老字號、老手藝,歷經百年風雨,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成就名氣,但大多沒能走出古街坊巷。而不少新一代掌門人借助網絡,跨越時空阻隔,跟年輕世代講好了新故事。

  老手藝爆紅 年輕人回歸

  阿吉的新年註定要在忙碌中度過了。作為淘寶店舖“酒狐米酒”的掌櫃,他欣喜地發現,臨近春節,門店銷量達到了日常的5倍。

  在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阿吉和家人把客家米酒釀造做成了名片。他的淘寶店也成了連接傳統手藝和現代消費的窗口,一位韓國顧客品嘗過他的米酒後,特地來中國“尋味”。

  2013年,還在廈門一家廣告公司任職的阿吉動了開淘寶店的念頭。那時,他的一位朋友在線上開店賣起了福建茶葉。阿吉説:“看到茶葉在淘寶上賣得那麼好,我就想,米酒可不可以?”

  芷溪被譽為“客家米酒之鄉”,釀米酒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古法釀酒技藝入選龍岩市非遺名錄。古村、老街和飄香的米酒,是阿吉童年的記憶:“村裏99%的家庭都會在冬天釀酒,像是迎接新年的儀式。”

  釀造傳統客家米酒,有淘米、蒸飯、搗曲、落缸、發酵、榨酒等十多道工序。冬天低溫釀酒,少則一兩個月能聞見酒香,多則需要三五個月。若是經年陳釀,耗費的週期則更長。

  隨著工業釀酒的盛行,啤酒、洋酒的興起,如此精細化的釀造手藝,在快節奏的生活面前也遭遇了瓶頸——很少有人願意用這麼複雜的一套流程釀酒了。2013年,當阿吉找到釀酒老師傅黃保豐時,他説的一句話令阿吉至今記憶猶新:“村裏只剩下一個殺豬的人還會來找我買酒。”

  但老手藝是不是真的沒有市場了?淘寶店成立之初,阿吉常常這樣反問自己。接下來的6年間,這間客家傳統米酒小店不斷地探索技藝改良和創新,但這個問題始終無法繞行。

  “我們最早賣的米酒,忠實于芷溪人熟悉的口味,是我最唸唸不忘的家鄉的味道。”阿吉把自己認定的好貨“塞”給消費者,回頭客卻不多,反饋倒也直接:“太苦太辣,喝不慣!”

  意識到問題後,阿吉和師傅馬上研究如何釀造更適合網上消費者的米酒。阿吉説:“在保持老釀造工藝的基礎上,我們後來做的原漿米酒就屬於甜度比較高的,適合更多地區顧客的口味。另外,根據調研數據,我們發現年輕人普遍喜歡玫瑰花、桂花等,在此基礎上又研發出了不同的米酒口味。”

  在阿吉看來,喜歡傳統文化和老手藝的大有人在,淘寶這一連接數億消費者的載體,讓更多用戶知曉了老手藝的存在和價值。

  如今,除店內在售的米酒外,阿吉還打算按傳統做法去做火灸米酒——在米酒釀造出來後用谷糠進行焙火,做出古法味道。“扎紮實實,用硬功夫做出創新的東西”,這是阿吉的信條。

  令阿吉感到欣喜的是,“酒狐米酒”的火爆也帶動著年輕人回歸傳統老手藝。“更多人能夠回歸到不同非遺項目的傳承中去,與老一輩手藝人相比,他們帶著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消費市場的變化。”

  

【焦點圖】【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建老字號在互聯網“逆生長”

  正在製作中的同利肉燕 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 攝

  集體性入淘 互聯網新寵

  上線近兩年,淘寶店年銷售額近千萬元,“年貨節”銷量預計增長150%,作為同利肉燕第五代傳人,陳燕君終於可以向65歲的父親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十年前,陳燕君放下通向藝術道路的鼓槌,從父親手中接過打燕槌。借助淘寶,她讓飄香了142年的老味道重煥生機。

  作為創始於清朝光緒年間的非遺老字號,同利肉燕是福州一張出彩的味覺名片。百年間,精湛的手作工藝和令人垂涎的美味在福州人中口口相傳,外地人卻知者寥寥。然而,互聯網時代裏,事情在陳燕君這裡發生了改變。

  2017年4月,同利肉燕這個在線下叫賣了100多年的老字號首次“觸網”。開業第一個月的銷量就讓陳燕君頗為欣喜,訂單來自天南海北,客居全國各地的福州人依然掛念著同利肉燕的味道,甚至有“老鄉”購買時會在“旺旺”上拉幾句家常。

  陳燕君説:“同利肉燕淘寶店成為客居異鄉的福州人慰藉鄉愁的所在。不僅如此,不少把肉燕誤當餛飩的外地人在購買品嘗之後也成了我們的主力客源。”據店舖數據顯示,在同利肉燕淘寶店新增的食客中,江浙滬北上廣佔比80%,店舖粉絲裏有70%在35歲以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get”到了老字號的魅力。

  隨著購買群體的擴大和多元化,陳燕君團隊利用淘寶大數據不斷豐富産品線,升級“肉包肉”的傳統做法,改良餡料,研製多款新品,增加鮮筍、玉米、香菇等口味。開放態度換來了銷售猛增的市場回應,2018年同利肉燕淘寶店成交額近千萬元,超過了3家線下店銷售額的總和。去年的“雙12”更是迎來大爆發,當天銷量超出線下店10倍之多。

  在淘寶平臺的催化下,同利肉燕一改前面是櫃檯、後面是作坊的傳統製作工藝模式,建立起肉燕行業第一家佔地2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工廠,實現了規模化和規範化生産。統一的管理、質控、配送體系為百年老店注入了現代化的生命力,創新擦亮了福州肉燕的金字招牌。這道“偏安一隅”的傳統名小吃,穿越百年曆史鉤沉,煥發出全新活力,開始“飛入”全國百姓家。

  同利肉燕線上的成功讓福建老字號們頗為興奮,2018年3月,它們集體入淘。去年9月,福州老字號協會副秘書長、“鄭森記”第五代傳承人黃宇輝受邀參加了淘寶造物節。他帶著“長可跨江,細可穿針”的鄭森記線面和“槌聲朗朗”的同利肉燕向年輕人展示了互聯網時代中華老字號的全新風貌。

  “通過淘寶這樣的年輕平臺,老字號們跟上了互聯網時代的步伐,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淘寶有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