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是一些無職黨員身上的“慢性病”,怎樣補齊無職黨員管理的短板?日前,筆者在光澤縣李坊鄉找到了一個較好答案,那就是通過黨員“負面清單”和“設崗定責”使每位無職黨員都有戒有畏、有責有為,成為“一面旗幟”。
李坊鄉共10個建制村、3個場,90個村民小組、3200戶、14200多口人,農村黨員386名,其中無職黨員346名,佔農村黨員總數的89.64%。也就是説,每個村民小組平均有近4名無職黨員,每41位村民中就有1名無職黨員。群眾評價黨組織好壞,一般都從身邊黨員著眼,而一些無職黨員卻自以為無職一身輕,説話口無遮攔、行事不拘小節,有的甚至“正事”不幹,“歪事”帶頭,嚴重損害了整個黨組織形象。
無戒則無畏。怎樣解決“一隻蒼蠅壞一鍋湯”問題?李坊鄉黨委和紀委意識到:在抓好鄉村兩級在職黨員“關鍵少數”的同時,更不能放鬆無職黨員這個“絕大多數”的管理。於是,鄉紀委根據從群眾中收集的無職黨員負面言行,列出百種表現,歸納為編造、傳播有損黨和政府形象的言論,無故長期不過組織生活、不繳黨費,無故參與違規上訪、鬧訪,組織參與封建迷信、邪教活動,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亂埋亂葬和霸佔農村資源,阻礙基礎設施建設,參與干擾村級組織換屆,賭博、酒駕及少批多建、違章搭蓋等12項行為。制定出《村級無職黨員“負面清單”》加以管理。
有“戒”還得靠知“戒”為前提,靠違“戒”必究作保證。鋻於農村無職黨員多為年邁、文化低和外出等情況。李坊鄉紀委還明確了“負面清單”書面送達、當面説明、張貼公示、微信發送等告知方式,制定了按月收集“負面清單”管理情況,及時填報《村級無職黨員“負面清單”管理月報表、匯總表》,定期組織黨員、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對無職黨員執行“負面清單”情況進行民主測評。
“負面清單”就像套在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使每位無職黨員明白了什麼不可説不可做,對黨員身份有了自敬自畏。鄉紀委書記林銳説,有“負面清單”管理,誰犯戒,先由村紀檢委員提醒談話,不改再由村黨支部書記談話,還不改就由鄉紀委書記談話,並通報全鄉,直至勸其退黨。據統計,僅2018年,全鄉共有42名無職黨員因長期不過組織生活、違反計生法規、阻礙基礎設施建設等原因被提醒談話和立案處理。
李坊鄉還通過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亮身份、踐承諾等制度,激發無職黨員立足自身條件各盡其能,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鄉黨委書記吳暉華説,各村都因人制宜給每位無職黨員精準設定了矛盾糾紛調處、倡導文明鄉風、環境衛生維護、結對扶貧助困和帶頭勤勞致富等崗位,使每位無職黨員都能找到自己先鋒模範作用的發力點,為家鄉發展出力。
黨員不像黨員的,有“負面清單”管著,“小錯不斷”變“言行檢點”了,“無職無為”有“設崗定責”管著,變“有責有為”了。李坊鄉還對有責有為的無職黨員進行全方位的表彰和鼓勵。如評鄉村治理先進、移風易俗楷模、扶貧助困個人、鄉村建設模範、優秀共産黨員等,中青年的還列入村後備幹部使用。管蜜村下派第一書記高俊説,“負面清單”封住了底線,“設崗定責”敞開了上線,為無職黨員回歸初心、重樹形象提供了廣闊空間。黨員都像黨員了,村裏的事就好辦多了。
高俊舉了一個例子。前段時間防範非洲豬瘟。無職黨員呂裕香的侄兒從外地販來一批豬想賺筆錢,呂裕香知道後一邊向村裏反映一邊做侄兒的工作,勸説侄兒按有關文件精神,虧本處理了那批小豬。與高俊有同感的,還有李坊村黨支部書記李光輝。他説,以前,貧困戶是“戴帽笑嘻嘻,脫帽耍賴皮”,現在有幾十名黨員做工作,誰戴誰脫只要達標準,誰也沒話説。現在真的是“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了。
今年1月初,光澤縣紀委在李坊鄉石城村召開村級無職黨員“負面清單”管理現場會,向全縣推廣李坊鄉的經驗和做法。
邱盛林 陳傳明 薛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