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李曉平)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日前,《廈門市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出臺,將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作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重要舉措,消除制約企業發展障礙,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破除
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
《措施》指出,要堅決破除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包括推進完善PPP健康運行長效機制和基礎性制度建設,規範有序推進翔安新機場片區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建設;消除招投標過程中對企業設置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壘,賦予社會投資類房屋建築工程建設單位發包自主權;暢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綜合運用多種工具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推進應收賬款融資、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等新業務。
落實
增貸穩貸降息債務重組等措施
《措施》強調,要加大對民企的信貸支持力度,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暫時遇到經營困難,但産品有市場、項目有發展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在銀行債委會機制框架內協同行動,落實增貸、穩貸、降息、債務重組等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不得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債權和股權基金,向轄區內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東提供資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給予上市公司資金融通支持,儘量紓解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
暫緩
開徵外貿船舶錨地停泊費
推動外商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提高對外開放水準。要實現市場準入內外資標準一致;貨物港務費和設施保安費再降50%,暫緩開徵外貿船舶錨地停泊費;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去年底前主要業務(貨物、艙單、運輸工具申報等)應用率已達到80%,2020年底前要達到100%。
此外,在通關效率提升、完善進出口退稅政策等方面,《措施》也有相關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