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啟動
泉州網  2019-02-12 10:52:00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近日,我市下發《泉州市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省《行動方案》確定的重點任務進行責任再分解、目標再細化。□記者 謝曦

  總體目標

  初步構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新格局

  我市《行動方案》提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堅決打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場硬仗,全面實施以“一革命四行動”(即農村“廁所革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農村污水治理行動、農房整治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為中心任務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聚力“五個提升”,到2020年,力爭實現污水垃圾全域治理、農房建設規範管控、村容村貌品質提升、鐵路和高速公路生態連綿帶基本建成,初步構建生産生活生態一體、人與自然相融相生、閩南特色風貌整體呈現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新格局,初步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長效機制,做到“留白”“留綠”“留舊”“留文”“留魂”,保持鄉村獨特的內在氣質,為實現泉州高品質趕超奠定堅實基礎。

  《行動方案》緊扣“五個提升”,即提升鄉村規劃管理水準、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準、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準、提升古村保護利用水準、提升城鄉環境融合水準,明確了25項重點任務,並提出一攬子指標。例如,到2020年村莊規劃管理覆蓋率達85%以上;2018—2019年,啟動福廈高鐵泉州段88公里、沈海高速泉州段86.8公里沿線人居環境整治;2018—2020年,每年新建農村公路200公里以上。

  特色做法

  探索傳統民居産權制度改革

  結合我市實際,《行動方案》還加強了在歷史文化村落和傳統建築保護利用方面的探索。

  古村保護方面,提出要編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規劃,建立“雙隨機”監督檢查制度,健全保護預警機制。實行村落各類保護對象掛牌保護,設置保護標誌,建立市、縣、鎮、村分級保護體系。實施歷史文化(傳統)村落重點改善提升工程,到2020年全市重點改善提升10個以上歷史文化(傳統)村落。

  閩南傳統建築保護方面,將深入開展閩南傳統建築普查,建立保護名錄。編制《保護修繕技術導則》,強化技術指引,加快閩南傳統建築搶救性保護,協調村落景觀環境,彰顯村落整體風貌。開展傳統建築認領保護試點,探索傳統民居産權制度改革,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利用。

  發展特色旅遊鎮村方面,我市將實施鄉村旅遊提升工程,依託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和美麗鄉村,加強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利用,根據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科學規劃,防止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基礎上,積極開發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鄉村旅遊産品,促進“農業+”旅遊、康養、文化、教育、休閒等業態相結合,培育一批旅遊休閒集鎮、旅遊村。補齊鄉村旅遊道路和停車設施建設短板,完善標識標牌、交通驛站、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提升旅遊承載能力。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