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古城狀元街夜景撩人 王禮林 攝
國際在線福建頻道報道(王禮林):2月14日,2019年福建省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三明泰寧,一覽這一江南地區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群的風采。當天上午,泰寧古城保護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負責人在介紹該項目進展時表示,在保護開發古城的過程中,泰寧堅持古今相融、動靜結合和虛實互補三個原則,目前項目總體方案設計初稿已完成,其中,世德堂修繕工程項目完成主體建築維修。
行走在泰寧古城中,狀元文化迎面撲來,狀元街內各種以“狀元”命名的小吃攤點、酒店陳列街道兩側;街上游客熙熙攘攘,或品嘗當地特色小吃,或拿起手中相機合影留念。城中,以尚書第為主的明代風格建築群仿佛在不斷訴説著此地曾經的過往。
泰寧尚書第“四世一品”的牌匾 王禮林 攝
泰寧,唐乾元二年(西元759年)建鎮,宋元祐元年(西元1086年)哲宗賜名“泰寧”。這裡自古以來重視教育,文風鼎盛,歷史上人才輩出,曾出現過“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盛事,僅宋代就有2名狀元、23名進士。泰寧文物古跡眾多,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古城現存格局基本為明代舊貌,保存面積約6萬餘平方米,不僅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建築群,還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時期建築物,堪稱“明清建築博物館”。
模型還原明朝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李春燁回泰寧省親的盛況 王禮林 攝
泰寧古城保護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當地旅遊轉型發展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5億元,開發區域面積12萬平方米,以尚書第、世德堂古建築群為中心,建設狀元文化、民俗風情、宋明商業、古建藝術四大展示區,著力打造古城文化體驗休閒中心。
據介紹,泰寧在保護開發古城過程中堅持古今相融、動靜結合、虛實互補三個原則。古今相融就是堅持傳承歷史文脈,實施尚書第、世德堂建築群修繕工程,修復古街道、古民居、古祠堂等歷史遺存,再現歷史風貌;同時,積極注入現代元素,規劃佈局倣古商業街區等項目,完善現代旅遊服務功能。
泰寧古城內的赤膊龍燈民俗表演 王禮林 攝
動靜結合,就是堅持動態體驗,加快“海峽兩岸百工坊”項目建設,常態化開展民俗活動系列表演,增強遊客互動性;同時,豐富靜態展示,設立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苑泰寧分苑,集中展示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産。
虛實互補,就是注重開發文化休閒等“虛”業態,培育聽戲、品茶、賞書畫等新興業態,營造慢生活氛圍;同時,發展現代服務業等“實”業態,繁榮“吃、購、娛”等傳統服務業,打造福建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