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拍攝到的在濕地公園覓食的鳥類。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供圖
記者昨日獲悉,去年1月至今,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候鳥記錄累計達5萬餘只,同比增加兩成。而且,公園內種植有淩霄花、月季、鬱金香、梅花、波斯菊、硫華菊、百日草、海棠等,近期多個品種鮮花正陸續開放,適宜前去觀鳥賞花。
這個時節,正是候鳥越冬高峰期,公園內的生態鳥島成為鳥兒的家園。生態鳥島種有烏桕木、木芙蓉、芭蕉、紅樹林等,模倣適合鳥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引來越來越多的候鳥歸來。
濕地公園內鮮花盛開。
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和濕地公園內共完成退養還濕800多畝,在退養還濕的池塘中建成了大大小小的生態鳥島約60個。今年底前,保護區內退養還濕面積將達1800多畝。
濕地公園下沙乾機耕路改造、濕地公園生態農業鰲峰走廊入口石牌坊、濕地公園生態農業鰲峰走廊景觀綠化項目、濕地文化石長廊、龍山生態園、百榕街亮化工程、生態農業觀光園等項目正在加緊推進。
從福州中心城區出發的遊客,可參考以下路線前往濕地公園:經機場高速在漳港出口下高速—203省道(仙濱路)—201省道(漳湖路)—鵬程路—文嶺鎮(覃趕兜、赤嶼、文嶺、阜山)—潭頭鎮(克鳳、汶上)—濕地公園。(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