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山美水庫水環境整治與水質強化凈化工程實施
泉州網  2019-03-04 10:30:19

  原標題:山美水庫水環境整治與水質強化凈化工程(二期)實施 科技來修復 綠水會呼吸

  泉州網3月4日訊(記者 林銘珊 通訊員 林春暉 許曉鵬)連日來,泉州山美水庫庫區新營灣水面由氣泡泛起的漣漪清晰可見,成為綠水青山間的新景象。原來,這裡正在實施山美水庫生態修復科技示範工程,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水域水質。該工程是山美水庫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子項目——水環境整治與水質強化凈化工程(二期)包含的兩個項目之一,另一個為生態修復示範工程。

【要聞】【泉州】【移動版】【滾動新聞】【Chinanews帶圖】泉州山美水庫水環境整治與水質強化凈化工程實施

  山美水庫實施生態修復科技示範工程,圖為淺層生物固定床,與其他設備一起運行後,將有效修復新營灣水域生態環境。 (陳小陽 攝)

  修復水域生態環境87.9萬平方米

  記者近日隨市山美水庫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來到新營灣看到,除了氣泡,水域上還有一塊白藍相間、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淺層生物固定床。

  “與淺層生物固定床相配套,新營灣水庫底部(水深16—24米)還安裝了20套陳列可控納米溶解盤和8套微氣泡及納米氣泡擴散器,利用納米氣泡軟管、空氣軟管與管理房內的調控設備相連接,系統運行後,將有效修復山美水庫新營灣水域生態環境87.9萬平方米。”該負責人介紹。實施湖庫控藻靜默生態修復,將改善水體環境,讓水體順暢“呼吸”,強化凈化水質,探索解決大面積水域水體富營養化、藻類爆發、水體異味、底泥淤積等問題。

  數據顯示,系統運行後,在無外源大量污染物進入的情況下,預計可達到以下指標:控制藻類爆發,有害藍藻數量將降低30%—50%;修復區厭氧水體溶解氧將有效提高30%—50%;總磷消減量為1噸—8噸/年,總氮消減量為2噸—25噸/年;抑制底泥中污染物施放速率,底泥降解速度10釐米—20釐米/年。

  種植山櫻花有效減少茶山水土流失

  如今,在新營灣附近的山頭,山櫻花隨處可見,共有2429株,種植面積達3.6萬平方米。“選定西面的新營茶場和洪山茶場,選擇福建山櫻花在茶園內進行套種,利用植物的固土、凈化功能,有效減少茶山的水土流失。”該負責人説。

  眼前的山櫻花套種正是生態修復示範工程山地植被恢復工程的一角,此外還種有藤蔓類植物扶芳藤5215株、絡石6315株。生態修復示範工程還包括生物操縱工程、水塘恢復工程,修復區域內15個廢棄水塘植被,恢復新營灣水庫消落帶86—92米高程內的植被,植物恢復面積15萬平方米,投放鱖魚、翹嘴紅鲌、無齒蚌、環棱螺、田螺、中華米蝦等水生物3.1萬尾。

  據了解,水環境整治與水質強化凈化工程(二期)總投資1035.8萬元,目前已基本完工,生態修復工程已進入養護階段,生態修復科技示範工程納米充氧及生物凈化設備正在進行運行調試,工程的實施將為改善水庫水環境水質、改善庫周濱岸生態系統的研究提供實踐經驗。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