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廈門志願者超70萬名 志願組織近4000個
海西晨報  2019-03-04 11:04:29

  原標題:志願服務遍地開花 創優創特才能紮根 廈門有志願者超70萬名、志願組織近4000個, 部分面臨缺隊員、缺經費、缺可持續項目等問題

【福建時間列表】【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志願者超70萬名 志願組織近4000個

  思明區文物保護志願隊發揮特色,開展文物講解活動。(記者 彭怡郡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想要做好一支志願服務隊,要有豐富的志願活動吸納志願者,從中沉澱下骨幹力量維持隊伍運轉,還要依託特色活動打響隊伍品牌。可想而知,這個過程並不簡單。

  在迷茫中探索,在困境中尋機,廈門的志願者服務隊爆發出強勁的生命力和活力。如今,廈門市註冊志願者超過70萬人,廈門註冊的志願服務組織超過3886個,志願服務已經融入廈門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3·5”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月來臨之際,本期《公益週刊》帶您關注廈門志願服務隊伍的發展和困境。

  現狀

  志願組織近4千個

【福建時間列表】【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志願者超70萬名 志願組織近4000個

  資料圖:“莫蘭蒂”颱風後,思明區晨曦公益服務隊協助清理垃圾。(記者 彭怡郡 攝)

  記者了解到,目前,廈門市的註冊志願者已超過70萬人。根據此前的統計,廈門2017年常住人口達到401萬人。也就是説,超過17%的廈門常住人口,都是註冊志願者。同時,註冊志願服務組織超過3886個,已發佈志願服務項目超過2.1萬個,累計記錄志願服務時間超過586萬小時。

  這些志願服務組織涵蓋了環保、救援、社區服務、教育、文明督導等各個方面。除了常規隊伍外,不同地區還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了特色志願團隊。比如,思明區依託轄區文物保護點較多的情況,創新設立文物保護志願者;為保護好老廈門港風貌的沙坡尾,沙坡尾文化生態保護志願隊孕育而生;同安區不斷推動移風易俗理念,催生了城鄉志願服務原動力;同安區東山民俗文化志願者協會、同安區金秋藝術團以鄉村社區不同的需求點為基層,策劃了一場場深入社區(村)的品牌活動。

  經過多年發展,廈門的志願服務組織中,也涌現出諸多優秀的團隊和個人。其中,盧秀毅和廈門義務交警隊等志願者及團隊,入選全國“四個100”先進典型、省級和市級“四個最美”“五星級志願者”“福建省百家優秀志願服務組織”等。

  僅去年,廈門市就推選産生了70個市級、15個省級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最美”典型以及7名省級“五星級志願者”、9個全省“百家優秀志願服務組織”。

  百餘陣地覆蓋全市

  志願服務要常態化,陣地建設不可或缺。從2016年起,廈門市積極推進志願服務驛站建設,站點佈局已經從機場、火車站延伸到地鐵,從城市發展到鄉村。全市736個各級文明單位志願服務隊都已有對接的志願服務驛站,可以常態化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志願服務驛站也是志願隊伍開展活動的重要依託。目前,廈門建成公共場所志願服務驛站117個,社區志願服務站264個。其中,火車站南廣場、中山路、輪渡等一批省級志願服務示範驛站,全部實現社會化招募,全年無休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困境

  志願者如流水難長留

【福建時間列表】【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志願者超70萬名 志願組織近4000個

  資料圖:在輪渡,志願者在為市民遊客指路。(記者 彭怡郡攝)

  儘管廈門的志願服務隊伍亮點紛呈,但要組建、維護好隊伍,並非易事。在發展初期,大部分隊伍都會碰到隊員難招募的問題。

  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會長王忠武表示,志願服務隊一般是由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組建起來的,大家有著共同的公益理想。隊伍成立初期,公益活動大多圍繞著單一的公益目的,內容不夠豐富。想要吸引並留下志願者,有些困難。

  同時,也有一些隊伍沒有明確的定位,活動雖然廣泛,卻調動不起參與者的興趣。外來青年志願服務隊總負責人顏明亮表示,這支隊伍的設立是為了讓更多外來青年更好地融入廈門。“因此在早期,志願服務隊沒有明確的目標,只要是有需要的、能做的志願服務,都會組織志願者參與。”顏明亮介紹,例如監督黑網吧、清理“牛皮癬”、參與交通督導等。志願活動是很多,但志願者參與的積極性卻越來越低了。

  “有什麼活動就參加什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顏明亮説道,一些專業能力較強的志願者可能會認為,參與清理馬路等一般的志願活動,無法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的熱情度會大幅下降。

  而對志願者有特殊要求的隊伍,招募隊員更為困難。一位參與疾病防治相關工作的志願者表示,因為服務隊的特殊性,他們的志願者基本依靠隊員號召,帶動身邊朋友參與,而且流動性非常大,“在做志願服務時,很多服務對象要求不對外透露其身份信息。志願服務結束後,有些服務對象甚至不願意和志願者再有聯繫。這些現實情況,讓志願者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回報是不對等的。”

  缺少經費獨木難支

  經費不足,也是制約很多志願服務隊伍的發展難題。

  盧媽媽愛心隊專門為社區“五保戶”老人、養老院老人提供生活所需服務,如幫忙維修老房子、陪同老人就醫住院等。在這過程中,總會有一些花費。隊長盧秀毅表示,愛心隊每年所需的經費大約是四五萬元,除了相關部門補助外,剩餘的部分都需要志願者自籌。“做活動出力還出錢,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盧秀毅説道。

  對一般的志願服務隊伍而言,所需的經費較少,尚且能“勉強度日”。但對於民間救援隊來説,經費不足可能會對自身安全造成威脅。

  在2017年8月,廈門曙光救援隊奔赴九寨溝地震災區救援期間,一台老舊的救援車在下坡時,剎車突然失靈。“我們都知道設備老了,該換了,可錢從哪來?”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反問。

  據了解,廈門共有曙光救援隊、藍天救援隊、北極星救援隊、飛鷹義務救援隊四支註冊在案的民間救援隊伍,生存處境均不容樂觀。救援隊的經費來源基本依靠眾籌、贊助、政府支持和自籌,其中隊員自籌的比例很大。

  以北極星救援隊為例,每年隊伍會留下部分儲備資金,用於參加外地重大災害的救援活動。廈門範圍內的小型救援所産生的費用,如油費、裝備費用都由自己出錢。

  藍天救援隊隊長水草介紹,一場救援,十幾名隊員開著救援車,有時一齣動就花費幾千元。跨地域救援的費用則是上萬,甚至幾十萬。救援裝備需要更換時,經費更是緊缺。有的本應淘汰的繩索還一直在用,是為了節省開支。

  缺乏可持續服務項目

  志願服務隊伍建好了,活動頻繁開展,但馬上又面臨促進隊伍深度發展的問題。

  書香郵差志願服務隊隊長胡嘉興表示,服務隊做的是圖書漂流活動,志願者們把募集來的圖書送到島內外有需要的偏遠學校,讓閒置的圖書“動”起來。但志願者發現,隨著學校設施條件的逐步完善,學校已經有能力自主採購書籍,需要閒置圖書的學校越來越少了。這意味著,志願服務項目需要轉型。

  類似這樣的難題還有很多。在採訪中,記者聽到不少服務隊負責人的“抱怨”。他們表示,活動過於零散,沒有固定活動、缺少骨幹志願者支撐隊伍、缺少培訓、志願者難提升、事事需親力親為……謀求志願服務隊伍的可持續長久發展,是有一定基礎的志願服務隊急需解決的問題。

  出路

  培養隊員志願興趣

【福建時間列表】【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志願者超70萬名 志願組織近4000個

  資料圖:位於火車站南廣場的志願服務驛站,每天為遊客提供諮詢服務。(記者 彭怡郡攝)

  儘管困境重重,廈門仍有不少志願服務隊在精耕細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響應。

  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已有註冊志願者8500多人,數量居全市誌願服務隊伍之首。王忠武認為,吸納志願者的最好利器就是設置門檻低、平民化、常態化的活動。通過調動志願者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志願興趣,讓志願者把做志願服務當作習慣,隊伍的黏性會更強。

  思明區晨曦公益服務隊發起人王世偉也認為,興趣是做公益的動力。“我們招募志願者是通過志願者在各個渠道傳播,引起身邊朋友的關注,吸引他們主動來參加志願服務。”服務隊還設立了規章制度,志願者由值班站長統一管理,規定參與服務的時間,確保規範管理。在興趣和規範的雙重保障下,晨曦公益服務隊沒有“死粉”,志願者出勤率達百分之八九十。

  同時,志願服務隊伍也積極和市政集團、司法所等政府單位、大型國企合作,實現共建。晨曦公益服務隊為這些單位提供穩定的服務平臺,合作單位安排企業志願者參與活動,源源不斷地為隊伍輸送新鮮血液。

  用心交流留住骨幹

  在留住骨幹力量方面,王忠武也有心得。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每月都會召開志願服務座談會,也就是“骨幹義工回家日”。骨幹志願者們輪流講述近期做公益時遇到的快樂或煩心的事情。“做志願者需要承擔一定的壓力,如果沒有釋放的窗口,服務熱情會被慢慢消磨。”王忠武説道。在活動中,新老志願者暢快交流,既能相互學習,也能提升隊伍的凝聚力。

  提供廣闊、固定的服務平臺,也是留住骨幹志願者的好方法。王忠武表示,志願服務隊可以改變鬆散的活動模式,多渠道對接資源,設立固定的志願服務崗位。如外來青年志願服務隊、鷺島老兵志願服務隊分別參與了地鐵志願服務和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的志願者驛站,這些都需志願者定時、定點參與。

  有了固定開展的志願服務項目,隊伍就不再像遊兵散將。隊員們會合理調配,固定服務時間,確保服務不會斷層,這讓隊員更有歸屬感和集體意識。

  發展專業志願項目

  既要接地氣,也要有深度,朝著專業方向邁進。這將是志願服務隊伍未來的發展目標。

  目前,已有多支隊伍在走專業化道路。比如,外來青年志願服務隊根據自身特點,組織12位在法律方面較為專業的志願者,開展維權特色服務,獲得了一致好評。

  特色服務做得好,不僅能為隊伍加分,還會有意外收穫。鷺島老兵志願服務隊執行隊長張寧義表示,隊伍中的志願者都是退伍老兵,經常進學校、社區開展軍訓及國防教育。近來,一些企業在這方面也有需求,邀請服務隊做專業宣傳,並給予了一些資助。“雖然費用不多,但能緩解隊伍經費不足的問題。這樣的共建形式,是我們要探索的方向。”張寧義説。

  藍天救援隊隊長水草表示,救援隊經常開展防災減災培訓。有時進入企業宣講後,企業有感於救援隊的艱辛,贊助了一些救援裝備,助力救援隊繼續前行。

  愛心傳遞跨越城際

  “志願服務隊是要用愛心澆灌的。”久久愛心志願服務隊的負責人趙亞娟説,服務隊經常開展義剪活動,每月要服務1千位需要義剪的老人。

  趙亞娟表示,除了日常活動外,他們還會組織特殊活動。去年,服務隊和海西晨報社聯合開展“把愛帶回家”活動,號召理髮師回鄉過年時,給家鄉的老人、孩子義剪。“這樣的活動是傳遞愛心的過程,大家自願參與,在做公益中找到快樂。”

  今年春節,雖然服務隊沒有再發起這樣的活動,但很多理髮師都自願參與。一家理髮店的老闆回老家後,連年夜飯都顧不上吃,就先幫一二十位親戚朋友理髮。在樂於服務、奉獻愛心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和久久愛心志願服務隊融為一體。趙亞娟説,隊伍裏的一位骨幹志願者生了二胎,寶寶的小名就叫久久。

  目前,服務隊還與4家婚紗機構合作,為社區老人免費拍攝婚紗照。趙亞娟説,拍攝公益婚紗照成本很高,是個耗時耗力耗材的工程,願意參與的婚紗機構很少。儘管如此,趙亞娟仍對未來充滿信心:“只要努力,公益服務一定會越做越好。”

  確定服務項目前先問“我想做什麼”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黨委副書記孫佳曾編寫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會場志願者培訓教材,長期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已經指導多個項目捧得中國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她建議,在確定服務項目時,可以從以下3句話去思考:“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如果這樣做了,服務對象會有什麼改變”。當服務隊能夠將這3句話前後相連,項目的目標與實施結果趨近,相信能找到合適的志願服務項目。同時,在思考服務項目時,一定要聚焦“點”上的問題,否則可能導致項目四處開花,反倒影響了效果。

  在增強黏性方面,孫佳介紹,在這過程中,也要多做團隊融合活動,開展培訓或評獎表彰,使隊員能在隊伍中成長,更有獲得感。

  近年來,政府購買項目的數量增加。在這背景下,志願服務隊可以對接政府、社區、企業等多方機構的資源,緩解經費緊張問題,也可以使用網絡眾籌平臺,提高自身籌款能力。

  他山之石

  將志願精神的培養納入國民教育,是發達國家培養青年公民意識的有效手段。在英國、美國等國家,擁有種類多樣的項目體系,以社團化運作,形成“全民自覺”的志願服務體系。

  首先,許多國家以半強制的方式,讓年輕人意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如德國的法律規定,任何公民在年滿22周歲取得社會保障號之前,必須有一年社會服務的經歷。大約三分之一的德國人,每月花費15小時的時間從事志願服務工作。

  其次,志願服務具備全方位的激勵機制,參與志願服務對於升學、就業、晉級都有利,自覺參與志願服務的人口比例很高。德國規定,企業在錄用員工的時候,要優先錄用參加志願服務時間長的學生,否則企業會受到懲罰。

  而在日本,初中、高中的公民課程和道德教育課程中,要求包括志願服務教育的內容;大學及高中招生之際,將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情況作為入學選拔的依據之一。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