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福州積極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生態體制改革落地有聲
福州新聞網3月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6日,省委書記于偉國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全團審議時表示,福建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主線,大膽改、深入試,在已實施的3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已落地並形成可複製推廣的體制機製成果有22項,已形成初步體制機製成果的有6項。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福州在創新機制體制方面有何經驗?7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市生態辦相關負責人。
“我市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順利完成永泰商品林贖買、閩清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長樂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等3項試點改革任務,全面實施6個方面24項改革任務,形成一批示範試點及典型案例。”市生態辦相關負責人説。
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我市2016年完成長樂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試點工作,2018年全市推廣編制完成賬戶式自然資源實物量資源資産負債表,摸清土地、林木、水及海洋等4種主要自然資源“家底”。突出福州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試先行的作用,在連江縣開展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及價值實現機制相關研究,探索生態産品市場化路徑。
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健全重點生態功能區開發保護制度,做好省生態保護紅線福州部分的劃定工作,形成全市對接意見清單和向量數據並上報省裏。加快永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示範試點建設,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和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已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
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探索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廣農村生活污水第三方治理,大力推動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推動綠色金融産品創新,印發《福州市綠色投融資平臺工作方案》,成立福州綠色金融公司,設立綠色産業生態環保基金。在永泰縣、閩清縣開展“福林貸”試點工作。
建立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率先在永泰和閩清開展試點工作。2016年以來,全市共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28536畝。完善生態保護區域財力支撐機制,2018年起市級生態保護轉移支付資金增加到1.3億元。永泰縣被列入省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實施縣名單。
健全環境治理體系。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2018年進一步拓展實施湖長制。完成全省乃至全國第一個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編制的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完善農村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完成91.2公里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和53000戶三格化糞池建設任務。
健全生態環保管理體制機制。我市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福建省福州環境監測中心站和福建省輻射環境監督站福州分站正式揭牌運行。
開展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建立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制度,完成閩清縣和連江縣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試點的審計工作,制定《福州市黨政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任中)審計實施意見》。開展綠色發展績效評價考核,制定《福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
“今年,我們將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推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舉措,為打造綠色福州幸福之城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市生態辦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