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廈門:高端産業 乘風高飛
福建日報  2019-03-12 10:47:44

  發展航空維修業,對先進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具有明顯帶動作用。作為廈門航空維修産業配套基礎設施,廈門國際航材保障中心的建設進度備受關注。11日,記者了解到,項目中的“國際航材保稅倉庫”預計今年9月投用,整個項目將於2020年底完成建設。

  這個總投資約2.5億元、佔地面積近2.6萬平方米的項目,業主單位是廈門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早在1993年,跨國企業太古飛機工程公司看上廈門,擬在此發展航空維修業。當時,廈門拍板建設以民航維修為專業的航空工業區。次年,廈門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成立,全面負責航空工業區的開發運營、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及産業投資。

  彼時,廈門佔地不大、工業基礎薄弱,幾乎沒有航空維修配套企業。航空工業公司制定廈門航空工業區發展規劃,籌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工業區的投資硬環境,同時,不斷提升服務客戶能力,推動廈門航空産業起航。其中,僅用不到3年的時間助力太古一期順利投産,創造了“特區速度”。

  二十多年來,太古飛機在廈門滾雪球般發展,已建成6個機庫,可容納12架寬體飛機、5架窄體飛機同時進場維修。而乙太古飛機為龍頭企業招商引商,一批航空維修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廈門,目前已建立起具有相當規模的航空維修工業園區,集聚了一批航空維修、製造企業,形成以飛機結構件大修為龍頭,發動機、起落架、航空電氣及零部件維修、製造,航材保障和飛機維修人才培訓為配套的航空維修産業鏈。

  數據更有説服力。去年廈門航空維修産業完成總産值約143.5億元,同比增長8.21%,實現稅收約3.56億元,同比增長24%,成為廈門市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廈門國際航材保障中心的投用,將進一步補齊我市航空維修産業短板。”廈門航空工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振斌説,該項目的建設為航空維修産業的相關企業打造公共平臺,能夠幫助企業降低生産運營成本,同時,拓展企業的發展空間,企業可把他們的航材庫、維修車間甚至是研發中心等空間設到廈門國際航材保障中心,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張振斌表示,習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讓廈門航空工業有限公司上下倍感振奮。“自貿試驗區是國家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在自貿區內建設航材保障中心既能利用自貿試驗區航材保稅等優惠政策,同時也能為運營方的進駐提供政策福利,吸引優質的運營商落戶。”他説。

  航空維修産業是國際化的産業,“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廈門航空工業公司發展的重大利好。張振斌説,廈門國際航材保障中心在保障現有航空相關企業航材使用需求的同時,也將逐步建成亞太地區航材共享交易中心,成為廈門航空維修産業新的增長引擎。因此,立足廈門,能充分借助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多區疊加的優勢,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記者 潘抒捷 廖麗萍)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