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龍岩大橋樁基建設核心技術獲全國業內大獎
閩西新聞網  2019-03-15 11:14:37

  原標題:攻克地質溶洞層數多、溶腔面積大、岩石強度高三大難關——龍岩大橋樁基建設核心技術獲全國業內大獎 大橋力爭2020年6月30日主體通車,確保2020年12月30日全線通車

  閩西新聞網訊(記者 王沐 張梓睿 通訊員 鄒立舜)  “中建六局龍岩大道高架橋工程(龍岩大橋)的核心技術榮獲全國業內大獎!”13日,記者從市城投公司獲悉,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日前在北京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龍岩大橋中使用的“岩溶區複雜地質條件地基處理成套工藝與方法”榮獲協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我市的徐旺興等人作為主要完成人作出了突出貢獻。

  龍岩大橋是省、市重點項目,是龍岩中心城區連接南北、溝通新老城區的重要樞紐,對破解中心城區交通瓶頸、改善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龍岩大橋全長3.4千米,包括橋梁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北引橋新增葫蘆溪分洪工程三大部分,其中橋梁工程總長2329米。全線跨越七條既有城市主幹道,兩條既有鐵路以及龍津河。

  由於龍岩大橋主橋範圍地質情況特殊,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主橋樁基成樁建設要克服溶洞層數多、溶腔面積大、岩石強度高三大難關,如此複雜的地質情況,在國內乃至世界橋梁施工史上均屬罕見。

  為了解決這一技術難題,中建六局龍岩大橋項目部前後召開了4次專題會議和3次專家會議。2015年9月17日由市住建局組織召開的專家會同意採用鋼護筒處理方式後,中建六局立即落實,項目在2015年11月2日組織了德國進口的旋挖鑽設備進場施工,並確定採用旋挖鑽逐層鑽孔的施工方案,于2016年4月13日完成了第一根樁基。

  通過不斷總結經驗,中建六局龍岩大橋項目研究形成了一套屬於龍岩大橋特有的施工工藝是岩溶區複雜地質條件地基處理成套工藝與方法的核心組成部分,克服了岩溶地區超深大直徑鑽孔樁不易成樁的難題,完成了技術突破。該項施工工藝的使用在國內外尚屬首次。目前,龍岩大橋已編制完成專利8項;編制發表論文3篇;獲得中建六局局級工法4項,遼寧省工法1項;獲得中建六局QC成果優秀獎1項;獲得中建六局科學技術獎1項,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1項。

  2018年5月2日,龍岩大橋主橋21根樁基全部施工完成。經超聲波檢測及鑽心取樣檢測後,主橋樁基全部合格,且均為Ⅰ類樁。這意味著龍岩大橋項目完成施工難度最大的部分,全線貫通時間表也隨即確定。

  據悉,大橋主塔轉體所用球鉸已于2018年11月5日完成安裝,目前主塔塔座及下塔柱第一、二節澆築也已完成。南昌鐵路局將在大橋後續施工中給予充足的施工天窗時間,為大橋後續涉鐵施工做好準備。龍岩大橋計劃將於2019年11月底完成主塔塔身施工,2020年4月完成轉體施工,力爭2020年6月30日實現龍岩大橋主體通車,確保在2020年12月30日實現項目全線竣工通車。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