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社區的幸福升級路
實施網格化試點工作,實現對居民的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的高效動態管理和服務;根據轄區內在職黨員多的特點,組建“黨建大聯盟”,服務社區群眾……作為福安市最早成立的社區,城北街道富春社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實現“安在社區、愛在社區、樂在社區、和在社區、美在社區”的目標。
網格保平安
近日,在福安市體育場旁的路面上,網格長陳琳領著網格員不厭其煩、文明禮貌地跟違停車主、違章商販交談,勸導糾正不文明行為。
富春社區常住人口2200多戶,自2017年實施網格化試點工作以來,根據轄區實際劃分建立7個網格,借助網站、LED顯示屏、手機等信息化手段,實行“定人定責定格”,每日巡查,掌握、採集、核實、更新網格內人、地、物、事等信息,並通過開設社區網站、微信、民情熱線和發放便民服務卡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排查和收集上報社情動態和不穩定因素,助推各類問題及時解決,實現對居民的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的高效動態管理和服務。
為了創新提升網格化平臺服務品質,該社區在福安市率先提出服務窗口前移,讓社區幹部(網格長)、網格員(志願者)隨身攜帶《社區社情民意工作日誌》,每天上街及去小區巡查至少一個小時。
“巡查,目的是主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富春社區黨支部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李晉華這樣説道,新時代社區管理服務模式也要與時俱進,掌握一手可靠信息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去年3月,富春社區一小區地下車庫內,一部越野車發生自燃,引發的大火將車輛上方的56根供電電纜燒燬,導致該小區內數百戶居民無電可用。事件發生後,有許多居民不知險情,趕到事故點圍觀,議論紛紛。
當時,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網格長、網格員組織人員在疏散圍觀群眾的同時,把現場情況及事件緣由在富春社區網格微信群做了直播。消防、電力百名搶修人員趕到現場搶修,社區立即通過本轄區的所有自媒體平臺(網站、LED顯示屏、公眾號等),把搶修信息實時發佈。居民們不用跑到現場,卻對情況瞭如指掌,放心應對。這起涉及546戶居民、近百戶商戶的停電事故,巡查一線的網格員發揮了很大作用,得到居民的理解與支持。
黨建促服務
今年春節,富春社區黨支部組織轄區黨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走進福安市社會服務中心“五福圓”護理院,陪老人們拉家常,為他們按摩捶背,打掃衛生。
“富春社區‘鄰裡e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特別邀請專業醫務人員,定期為轄區老年朋友測量血壓、血糖等,普及日常健康知識。同時,夕陽紅活動中心還開展書法、剪紙等文化活動,豐富老年朋友的業餘文化生活,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提升幸福感。”李晉華説。
而富春社區工作室的“心願墻”上,張貼著轄區內困難家庭子女的一個個單純樸實的微心願——“我想要個鉛筆盒”“我想要個書包”……在職黨員們為之動容,紛紛為孩子們圓夢。
富春社區轄區內機關單位、學校、企業多,在職黨員多。利用這些豐富資源,社區以“社區大黨委、區域黨支部、網格樓棟宇”為黨建架構,推行社區“專職委員+兼職委員”大黨建工作機制,轄區15個共建單位、168名在職黨員、8家非公企業、3所學校、4個商圈、10支志願者服務隊伍、500多名志願者組建“黨建大聯盟”,融入社區治理,服務社區群眾。
如今,富春社區創新完善“四位一體”綜合樓,即文化、教育、衛生、養老一站式服務的“鄰裡e家”;教師志願者參與開設的“四點半學校”,打造“青少年之家”;配置圖書、文娛用品、療養設備,開設舞蹈、繪畫、剪紙等課程,帶動社區文化建設的“老年人之家”;志願者隊伍助老助學助殘、精準扶貧,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公益活動,打造“志願者之家”;實行“小巷總理搭臺、居民自唱大戲”的文娛模式,先後成立舞蹈隊、歌咏隊、腰鼓隊等10余支文藝隊伍。
2018年以來,社區先後開展入戶走訪、關愛幫扶、居家養老、宣傳教育、環境保護等志願服務40余次,服務居民群眾3000多人次。(記者 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