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共建築節能“手術”讓城市更生態 我市通過國家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點城市驗收,市建設局牽頭完成改造47個項目
專家組成員現場核查集美區市民中心節能監管平臺。 (市建設局供圖)
我市綠色建築發展迎來了里程碑一刻!近日記者從市建設局獲悉,我市順利通過了國家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點城市考核驗收,共完成改造面積303.9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示範任務。專家組一致認為,我市在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市場機制建立、管理體系建設、技術路線研究、激勵措施制定和節能服務産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模式,將為全國其他城市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完成頂層設計
搭建節能管理框架
填補政策標準空白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新要求: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而推行建築節能,已經成為我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良好模式的重要抓手之一。
自2015年9月獲批成為全國第二批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點城市以來,市建設局大膽解放思想、勇於先行先試,大力推動公共建築節能改造。有了頂層設計,才有助於底層推動,我市首先搭建起建築節能管理框架,相繼出臺了《廈門市公共建築節能改造示範項目管理辦法》等文件政策,建立了全市超能耗限定額公共建築公示制度,出臺了節能率測評、能耗定額、能源管理系統等“廈門標準”,填補了一系列政策和標準空白,指導節能改造工作。其中,《公共建築節能改造節能率測評標準》為全國率先出臺的節能量測評標準,現已升級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做好資金配套
加大財政激勵力度
引進社會資本參與
為了讓更多人認同建築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好處,並主動參與、推廣,市建設局加大激勵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項目給予每平方米40元的財政獎勵,以獎勵形式激發多方積極性。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還把公共機構類的節能改造納入政府考核範圍,引導政府辦公建築率先實施節能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市建設局還創新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項目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業主不需投入資金,由節能服務企業等社會資本先行投資節能改造,雙方分享節能改造收益的同時,節能服務企業還能在改造完成並達到標準後申請財政獎勵。既節能降耗,又培養了一批本土的能源改造服務企業,促進多方共贏。
根據統計數據,我市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點城市建設至今,已實施完成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項目47個,完成改造面積303.9萬平方米,改造類型覆蓋醫院、酒店、商場、文化教育和辦公建築等類型,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30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經測算,這些高耗能公建實施節能“手術”並全部投入運行後,每年可節約電力約5719.7萬千瓦時,折算標準煤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8萬噸,節約能源費用約4747萬元。
“下一步,我市還將進一步總結經驗,做好既有示範項目跟蹤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激勵機制,推廣適合我市的節能改造適宜技術。”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呼籲,節能是一項全民工程,希望未來有更多業主單位、物業服務企業、節能企業加入低碳環保的“大隊伍”,共享節能低碳成果。
亮彩數據
我市完成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項目47個,改造面積303.9萬平方米,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30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經測算,這些高耗能公建實施節能“手術”並全部投入運行後,每年可節約電力約5719.7萬千瓦時,折算標準煤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8萬噸,節約能源費用約4747萬元。(記者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