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1日訊(本網記者 馮川葉)今日上午,由福建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單位聯合攻關,具體由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分中心負責研究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7-2018)》藍皮書在北京發佈。根據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和數學模型,2017年福建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在全國處於第8位。
藍皮書顯示,2017年全國31個省、區、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福建省、重慶市、河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遼寧省、陜西省、江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海南省、吉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黑龍江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雲南省、青海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福建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二級指標上看,2017年福建省宏觀經濟競爭力綜合排位處於第7位,表明其在全國處於優勢地位;與2016年相比,排位上升了1位。這説明福建省總體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指標的排位都有大幅度提升。福建省經濟實力競爭力綜合排位保持優勢地位,2017年經濟實力競爭力在全國排名第7位,與2016年相比上升了1位。2017年福建省産業經濟競爭力綜合排位處於第9位,與2016年相比,排位保持不變,在全國處於上游地位。2017年福建省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綜合排位處於第5位,與2016年相比,排位上升了8位。
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藍皮書》執行主編黃茂興教授介紹,《藍皮書》所建立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體系綜合考慮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各種影響因素,建立起目前國內指標最多、體系比較完整的評價體系,涵蓋宏觀經濟、産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財政金融、知識經濟、發展環境、政府作用、發展水準、統籌協調等經濟領域,而不是僅僅是把GDP作為主要衡量指標。這也更加説明本《藍皮書》所採用的指標體系是比較全面,比較完整,更有代表性。
此外,2019年的藍皮書還專門開闢一個專題分析報告,對“貿易保護主義下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之路”進行了深度剖析,分別從應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研究、中國對外開放的困境與出路研究、中國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研究、中國金融業健康發展研究等方面剖析了新形勢下中國省域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與發展方向,為提升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依據。這不僅在深化我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方面具有相當重要的學術創新價值,而且對當前我國各省級行政區加快推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