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莆田:“小雪花”滾成“大雪球”
福建日報  2019-04-18 11:52:15

  原標題:打造平臺經濟激發發展新動能,看莆田—— “小雪花”滾成“大雪球”

  4月17日,省委書記于偉國率領的省委省政府工作檢查組來到莆田,深入了解當地通過打造平臺經濟,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激發發展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賀信中,充分肯定了福建在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智慧社會等方面取得的長足進展。近年來,基於互聯網平臺,通過資源共享模式,實現産業跨界融合、業態創新的平臺經濟,亦在八閩大地蓬勃興起。其中,莆田市通過發揮産業集聚優勢,健全培育機制,激發市場活力,目前已發展了34家産業互聯網平臺,累計實現交易總額超過570億元。

  從“56找貨”無車船承運平臺這樣的物流界“滴滴”,到媽祖智慧健康城這樣的匯聚全球優質醫療資源的醫療大數據平臺,從把民營加油站提升為一流油品零售服務終端平臺的“智慧U站”,到為傳統鞋服産業賦能的工業互聯網雲平臺……大家由衷感嘆,互聯網平臺有如一雙有魔力的“手”,把資源、技術、人才這一片片“小雪花”團成了一個個越滾越大的産業“大雪球”。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議。大家認為——

  莆田的平臺經濟發展源於莆田人敢想敢幹、“無中生有”的天然基因。自身資源貧瘠,卻佔據全國70%的木材市場,經營全國60%的珠寶商店,擁有全國50%的民營加油站……莆田人的營商理念與平臺經濟的內核不謀而合,平臺發展環境良好。

  莆田的平臺經濟得益於跨界融合思維。用無車承運、無船承運、多式聯運等方式推動亞洲混配礦市場銷售;通過高位嫁接,讓偏遠地區患者享有遠程會診服務,讓國內自閉症患者得到國際一流專業治療,讓國內外醫學教育資源在此匯聚,平臺將海量的消費者、商家、企業連結在一起。

  莆田的平臺經濟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贏的生態。以互聯網+油站+客戶+國企+金融+品牌服務,打造出全國性的加油産業鏈生態服務平臺。為鞋服産業賦能升級,形成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實現單件産品生産週期不超過2小時,平臺助力互聯網、新技術與傳統産業的融合,促使新業態不斷涌現。

  在車上,檢查組一行繼續探討交流。大家説,平臺經濟將成為新業態新動能的“造風者”,我們一定要把握機遇,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記者 周琳)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