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莆田“木蘭春漲”新解
東南網  2019-04-19 13:45:28

莆田“木蘭春漲”新解

舊河道沿岸建成圖書館、科技館、青少年宮,成為惠民利民的生態公園。福建日報記者 陳信雲 王毅 通訊員 林劍冰 攝

  東南網4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信雲 王毅 通訊員 林劍冰 文/圖)

  陽春三月,莆田木蘭溪畔,百花爭艷,鳥鳴悠悠,遊人如織。

  木蘭春漲,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也是清代詩人林堯英對春日木蘭溪水初漲時壯觀景象的一種讚美。如今的木蘭春漲,似乎有另一種理解。

  清清木蘭溪,悠悠母親河。

  發源於戴雲山脈的木蘭溪,匯三百六十澗水,自仙遊流經莆田,注入興化灣,東流入海,哺育著興化平原。然而,木蘭溪每受海水頂托,溪水經常氾濫,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治理木蘭溪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願。

  木蘭溪張鎮村段,是20年前開啟木蘭溪全流域治理的地方。如今防護堤壩不但牢固矗立,起著防洪保安的作用,而且因為綠道的加持、生態景觀的佈局,已成為附近老百姓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張鎮村人何光亮,當年木蘭溪啟動治理的見證者,也是木蘭溪治理後幸福生活的受益者。每天傍晚,他都會來到離家不遠的木蘭溪綠道上,凝望壺山(指“壺公山”),召喚蘭水(指“木蘭溪”),伸展手腳,放鬆身體。他説,木蘭溪以前帶來的多是創傷,如今卻是幸福。

  荔城區張鎮村段的綠道,是木蘭溪左岸綠道工程的一部分。2011年,木蘭溪兩岸防洪堤實現閉合、洪水歸槽後,莆田市按照“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景觀休閒”三位一體的治水理念,將沿岸的一些民生配套工程建設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包括沿岸垃圾集中處理、雨水管網建設、污水管網建設、水庫生態流量下泄、引清入城等,並實施木蘭溪流域水質提升百日攻堅,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系,讓木蘭溪成為造福全流域和沿岸群眾的幸福之水。

  2015年,木蘭溪左岸綠道工程啟動建設,從木蘭陂延伸至木蘭溪大橋。該工程利用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已建的左岸堤防的堤頂防汛道路,改造為彩色透水砼步道等,並充分利用堤頂有限場地,進行綠化美化。如今,木蘭溪左岸綠道工程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10公里的河堤便道鋪滿了彩色的透水瀝青,堤岸旁的各類花草爭奇鬥艷,與木蘭溪河灘上的特色花草相映成趣,吸引著眾多市民在此休閒鍛鍊、散步觀光。

  與此同時,在木蘭溪左岸綠道工程的端頭——木蘭陂,一個具備遊覽休閒、運動拓展、文化體驗、生態旅遊等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園——木蘭陂世界遺産公園,正在全力打造中。

  木蘭陂世界遺産公園以木蘭陂水利文化為底蘊,突出古代水利工程、峽谷溪澗、荔林水鄉景觀特徵。遺産公園分為五大景區,錢陂景區、溪谷拓展區、水上運動區、木蘭陂景區和海潮濕地區。其中,木蘭陂景區包含木蘭陂水利工程、水利文化體驗、宋園畫境區、木蘭陂人文展示和木蘭溪植物風光。目前,遺産公園核心區第一期包括木蘭陂周邊環境整治、場內綠化、景觀提升、碑廊保護等,已經完工;第二期主要建設北渠水系連通工程、宋式木蘭陂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公園,還要建造一座福建省水利博物館,即將開工。

  從水上到陸上,從下游到上游,從幹流到支流,木蘭溪治理堅持安全生態相結合、控源活水相結合、景觀和文化相結合,開啟了全流域、系統性治理的新征程。經過近20年的綜合治理,如今的木蘭溪煥發出迷人的風姿,2018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不但被評為“全國最美家鄉河”,還助力莆田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莆田“木蘭春漲”新解

1999年啟動木蘭溪治理的勞動點,如今建成綠道,成為人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福建日報記者 陳信雲 王毅 通訊員 林劍冰 攝

莆田“木蘭春漲”新解

夕陽下的木蘭陂公園,格外迷人。福建日報記者 陳信雲 王毅 通訊員 林劍冰 攝

莆田“木蘭春漲”新解

治理木蘭溪時,將原始河道水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不僅有效增加和提升了莆田城區水域面積和蓄洪能力,而且豐富了城市生態內涵。福建日報記者 陳信雲 王毅 通訊員 林劍冰 攝

莆田“木蘭春漲”新解

遊客們行走木蘭陂上,感受歲月的沉澱、自然的神奇。福建日報記者 陳信雲 王毅 通訊員 林劍冰 攝

編輯:葛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