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首個大氣觀測移動方艙上崗
福建日報  2019-04-23 09:23:29

  原標題:我省首個大氣觀測移動方艙上崗 福州構建“天羅地網”護藍天

  4月21日,我省首個大氣觀測移動方艙進駐閩江南岸會展島。從22日起,方艙開始承擔為下月開幕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保駕護航的任務。這是福州市生態環境局打造“網格+地面空氣監測站+移動監測設備”全方位監管模式、不斷織密織牢防控大氣污染“天羅地網”的最新舉措。

  福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應傳有介紹,這次執行任務是方艙的“首秀”。該方艙也叫光化學觀測平臺,安裝有在線揮發性有機物監測設備、氣象五參數等設備,同時預留了較強的拓展能力,可以根據需要搭建光化學反應在線監測系統。方艙安放在福州城市規劃展示館邊,這個點位正處在從閩江口到福州城區的大氣傳輸通道上,方艙將與沿線幾個地面空氣自動監測站一起,形成一張嚴密的大氣監測網,保障福州的藍天更藍。

  “從2016年起,我們在全省率先建設網格化環保監管體系。目前福州全市建立了市本級、縣(市)區、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四級監管網絡,各級網格分片負責、責任到人。同時,努力構建‘網格+地面空氣監測站+移動監測設備’模式,綜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理念,推動網格差異化、精準化監管,提高重點區域大氣環境監管效能。”福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副處長林釗慧表示。她舉例説,不久前,金山工業園區附近的空氣監測站傳來數據顯示,當地臭氧濃度偏高。監測和執法人員隨即乘坐移動走航監測車前往巡查,發現原來是園區內一傢具廠使用的油漆味道重。執法人員建議該廠從源頭治理,該廠很快改用水性漆,問題得以解決。

  為了給網格化監管建立信息化支撐平臺,實現環境監管區域無死角管理,建立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測”“管”“罰”聯動的環境監管體系,目前,福州市正在建設環境網格化監管平臺及生態環境資源中心(一期)。福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數據推進辦工作人員陳若凱介紹,監管平臺6月底可望試運行,屆時它可實現福州環境品質、環境監管、污染源一企一檔數據的統一展示與統一調度分析,實現全市環境網格一張圖和監測數據集成分析、排放清單構建、污染溯源簡要分析,為精準監管執法提供科技支撐。

  構建防治大氣污染的“天羅地網”取得良好成效。去年,福州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92.3%,在全國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八,省會城市排名第三。(福建日報 記者 黃琳斌)

編輯:葛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