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瓷堆彩 雕出閩南古韻
東南網  2019-04-25 14:56:42

【焦點圖】【泉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剪瓷堆彩 雕出閩南古韻

  匠人數十年的經驗,凝固在這些絢麗的閩南堆剪造型中。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通訊員 黃瑜鵬 陳鑫煒 攝

  東南網4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通訊員 黃瑜鵬 陳鑫煒 文/圖)

  閩南古厝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古厝屋脊上那飛騰的金龍和艷麗的人物花草。雙龍戲珠、八仙過海、桃園結義、雙鳳朝陽……這一齣出好戲、一個個精美造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破瓷碎碗凝結成的藝術讓人驚嘆不已。

  4月,南安詩山鳳山寺修建工地,林杉谷師傅帶著徒弟們,在屋頂用碎瓷堆造出一個個炫彩奪目的剪瓷雕傳統造型。鳳山寺在宋、明、清各代都有皇帝賜匾封號,其信眾遍佈兩岸及東南亞,每年海內外鄉親都會前來舉行祭典儀式,緬懷先祖。

  “遠處看的是屋頂造型,近處看的是構建細節。”林杉谷從工具袋中拿出一把鉗子,先將彩色的瓷碗敲成幾塊,從中撿出一塊碎片,再“咔嚓咔嚓”地剪起來。不到兩分鐘,一片茶花瓣就出現了。再過幾分鐘,幾塊碎瓷剪成的立體茶花造型就在水泥的黏合下完成了。

  堆剪瓷雕的工藝傳到林杉谷手上是第四代,30多年的經驗積累,讓他能從容地在一晚上,用幾百塊瓷碗,剪出一條龍身所需的上千塊鱗片。雙手的老繭讓他不再懼怕碎瓷的鋒利。吉隆坡的天后宮、巴山的關帝廟、泉州的承天寺……林杉谷修繕建造過的廟宇和建築,多得他自己都記不太清了。

  “所有的造型都在腦海中想好,手裏的活,剪出的是形狀和色彩的搭配。”林杉谷從容地站在鳳山寺後殿的屋脊上,“當你上到屋頂的時候,腦子只有圖案的造型,腳下的恐懼只是早年一閃而過的念頭。”

【焦點圖】【泉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剪瓷堆彩 雕出閩南古韻

  幾分鐘一朵立體的堆剪花就成型了。

【焦點圖】【泉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剪瓷堆彩 雕出閩南古韻

  一把鉗子如剪紙般,將瓷片絞出所需的形狀。

【焦點圖】【泉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剪瓷堆彩 雕出閩南古韻

  站在高處的林杉谷,嚴謹地為瓷雕補色,所有的細節構成了遠處眺望時所見的綺麗。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