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發佈現場(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
報告發佈現場(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
東南網5月8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 張立慶)今日上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佈了《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19)》。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排名前10名的地區是廣東、江蘇、浙江、貴州、上海、安徽、福建、北京、四川和重慶。重點城市前十名是深圳、南京、杭州、廣州、寧波、合肥、青島、貴陽、成都和哈爾濱。
據介紹,近幾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動網上政務服務,人民群眾獲得感逐步增強。從2015年開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持續開展了省級政府網上服務能力的評估情況。今年的評估在以往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基礎上,首次把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列到評估範圍。
今年發佈的評估報告是對2018年評估數據的評價,主要是從政府的供給導向向群眾的需求導向轉變,注意回應和解決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具體的説,從關注事項的上網向一網通辦轉變。從側重業務辦理向側重業務協同轉變,從關注服務能力向關注服務效能轉變。
“整個2018年的數據採集過程,我們總共採集了162萬項數據,其中用戶體驗的數據是159.9萬項,功能規劃方面的數據是9499項,問卷調查是13568項。問卷調查的數據,我們是不作為結果數據的,主要是用來印證我們採集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王益民説。
王益民介紹説,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基本建成,到了去年年底,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建設兵團全部建成了省級的一體化服務平臺。網上政務服務的效能持續提升,去年的數據顯示,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得分為80分以上的省級政府總共有22個。集約化建設的成效顯著提高,有30個地區構建了覆蓋省市縣三級以上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其中有12個地區構建了5G體系,有10個地區構建了4G體系。
同時,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去年各省機構改革完成以後,有25個地區成立了省級政務服務或數據管理有關機構,統籌推進的力度更加加強。“一張網”服務能力持續加強,有32個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行政權力事項比2017年底相比,增加了將近一倍。數據是身份認證體系全面提速,有32個省級政府的服務平臺已申請事項中,實現了省本級將近60%的事項“一次認證、全網漫遊”。
此外,全國一體化的服務平臺即將建成。據了解,到2018年底,32個省級平臺和46個國務院的平臺,已經完成了和國家平臺的對接。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為樞紐的“全國一張網”快速推進,已取得積極進展。承諾辦理時限進一步壓縮,32個省級政府平臺提供省本級的行政許可事項中,平均的辦理時限壓縮了30%左右。用戶的數量持續提升,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實名註冊個人用戶為1.45億人,這個數據在2017年底是1.23億。電子證照庫建設取得新進展,去年年底有8.79億的證照信息。
王益民提到了目前還面臨的問題,包括改革的配套措施仍需建立健全,區域一體化的發展仍需深入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仍需大力推進,政務數據的同源仍需要持續強化,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仍需不斷提升。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包括打造平臺服務的新模式,推進整體服務,創新公共服務的新方式,強化公眾參與。深化數據應用,推動數據服務的新範式。創新發展思維,構建主動服務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