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增顏值 內修氣質 福州倉山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家園
福州新聞網  2019-05-10 14:34:48

  原標題:外增顏值 內修氣質 倉山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家園

外增顏值 內修氣質 福州倉山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家園

市民遊覽飛鳳山奧體公園。

  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文 葉義斌/攝

  煙臺山公園中西文化交融特色明顯,江心公園變身“最美閱讀公園”,飛鳳山奧體公園充滿智慧,高蓋山公園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山水相依,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近年來,倉山區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投入提綠質增綠量,打造不同主題的公園,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截至去年底,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2平方米。一座座陸續開放的美麗公園,一片片新增的綠地,不僅有顏值擔當,更串聯起倉山宜居宜業宜遊夢想。

  傾力建設主題特色公園

  走進煙臺山公園,瞬間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新種植的梅花、嶄新的臺階、提升後的場景雕塑等,與月宮門、臥瓊橋、景觀亭、煙墩遺址等公園原有景致相互映襯。站在公園裏,樂群樓等文化保護建築全景盡收眼底,中西文化交融特色明顯。

  煙臺山公園是福州最早的公園之一,承載煙臺山歷史文化象徵意義。去年6月30日,公園正式啟動改造,重點打造倉前雅集、昔日童年、臥波橋、煙墩舊景、觀梅亭、曲溪匯芳、古榕閱讀、月宮門等煙臺八景。“修繕改造工作已經完成,近期就將開園。”煙臺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煙臺山公園只是倉山區傾力打造主題特色公園的縮影。煙臺山公園西側約2公里處,江心公園今年對業態進行提升,精心打造的主題式兒童閱讀空間“閱森林”4月已經開放,提供免費閱讀。這個佔地約2000平方米的“兒童閱讀推廣基地”,是全省唯一專注兒童群體公益閱讀空間,將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國具有知名度的城市閱讀文化地標。

  煙臺山公園西南約6公里處,以生態、體育為主題的飛鳳山奧體公園,因為智慧化技術的加持,本月正式升級為智慧公園,成為集AI智慧、奧體元素、運動健身、生態景觀、水墨夜景、夜光步道為一體的智慧生態公園。在這個福建首個5G全覆蓋、福州首個無人駕駛巴士智慧公園裏,不僅有福州公園首條墨綠色步道、懸于空中形如飛鳳的飛鳳橋及各種主題景點,還有智慧導覽機、無人駕駛巴士、無人售賣車、AR大師、智慧燈帶、人臉識別桿等一系列可以互動體驗的高科技設備,成為居民、遊客打卡勝地。

  煙臺山公園往南約3公里處,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高蓋山生態公園,經歷多輪提升改造,今年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座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為內涵,突出宋代建築風格,集生態自然、人文景觀、休閒健身於一體的城市生態公園。公園裏的千年古剎妙峰寺、福州地方道教文化的南天宮照天君祖殿、盤嶼鶴巢寺舊址及桃花溪、仙人井等歷史文化遺産,通過休閒步道串聯成線,讓市民、遊客在欣賞湖光山色的同時,了解和體驗福州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

  “現在週末一有時間,就帶孩子輪流到倉山區的幾個公園打卡,每個公園都有不同的玩法,小朋友玩得很開心。”談起家門口的公園,家住海峽奧體中心周邊的市民劉俊很是自豪。

  攻堅克難只為高品質生活

  主題公園一個接一個,提升了城市顏值,更讓居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高品質生活。這背後,離不開倉山區委、區政府的高瞻遠矚和大手筆投入,也離不開倉山廣大幹部的主動作為。

  公園建設,徵遷先行。“徵遷涉及面廣、難度大。兩座山體果樹多、墳墓多,僅涉徵墳墓就達2.5萬台。”負責公園項目徵遷的倉山區奧體中心項目徵遷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回憶。

  齊心協力,迎難而上。由倉山區相關部門、鎮村幹部組成的徵遷隊伍撲下身子,進村入戶,耐心細緻地做好涉遷群眾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山體生態修復的重要意義。同時,指派專人對山上果樹編號造冊,主動對接一批有資質的骨灰存放點和安葬地,減輕涉遷群眾的經濟負擔。一次次耐心的宣傳和貼心週到的服務,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較短時間就完成了公園建設涉及的墳墓遷移工作。”上述負責人説。

  建設中同樣困難重重。倉山區園林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高蓋山生態公園與飛鳳山奧體公園(二期Ⅱ標段)建設同步推進,最大建設難點就是生態修復工作。

  “都是山體林地,生態公園建設前,建墳損林現象嚴重,山林植被屢屢受損,水土流失問題突出。”這名負責人介紹,為此,倉山區委、區政府提出“遷墳還林”舉措。“按照‘每遷一座墳、必加一棵樹’的原則,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生態,對已遷移的墳墓地塊進行植被覆蓋生態修復。“共補植了喬灌木等觀賞性植被2萬多株,實現植被多樣性,形成色彩豐富的景觀生態林。”

  提質增量打造生態園林城區

  今年以來,倉山區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開展綠化倉山提質行動,通過實施道路增綠添彩工程、水系沿線綠化工程、山體林相修復改造工程、街巷綠化美化工程、單位綠化美化工程、立體綠化建設工程、收儲地綠化美化工程、綠化成果保護等8大項工程,提綠質增綠量,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倉山。

  按照“能綠盡綠,多元增綠”的原則,倉山今年計劃完成口袋公園16處、小遊園40處、小街巷18條、小區33個、單位41個、收儲地綠化15處、屋頂綠化30處、墻體綠化20處等綠化提質增量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齊安路街旁綠地等54項綠化提升改造,突出杜鵑花特色的清涼山(一期)主題公園、突出濱河親水和歷史文化遺址特點的林浦公園也已完工,將陸續對市民正式開放。

  倉山區園林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綠化倉山提質行動的目標是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全區林地保有量達到1200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5平方米,建成道路綠樹如蔭、花葉相映、色彩繽紛、生態宜人、亮點紛呈、花團錦簇的生態園林城區。目前,倉山區建成區綠地率達41.4%、綠化覆蓋率達4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2平方米。

編輯:葛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