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共享單車將進入倫敦。下個月起,750輛共享單車會被投放到這裡。
倫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倫敦人熟知中國餐館與中國資本,卻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與匯票是中國的發明。共享單車可能是大部分倫敦人將要知道的第一個來自中國的“金融點子”。
倫敦是許多偉大思想的誕生地:嚴復在這裡窮求西方富強的奧秘,提出“中西會通”;達爾文在這裡構想生物進化論,發現“物競天擇”;馬克思在這裡出版《共産黨宣言》,喊出“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
倫敦也是許多偉大發明和商業項目的試驗場: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在這裡開通,第一本雜誌在這裡發行,第一盞交通燈在這裡點亮,第一個中央銀行在這裡成立。
這背後自有其邏輯。倫敦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國家的首都,工業革命以來始終是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最發達的地方之一。快速的發展也帶來利益的碰撞與思潮的交鋒,隨發展而來的種種矛盾也在這裡得到最充分的暴露,敏銳的哲人和精明的商人則在其中各有所得。
有人説,共享單車是中國為世界帶來的創新、共享、綠色的方案與理念,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將從倫敦真正走向世界;也有人説,它將帶來混亂,此前這一項目進入曼徹斯特後出現的盜竊與蓄意破壞的情況也將在倫敦重現。
還有人在爭論,共享單車究竟是“公益項目”還是“資本運作”?是“共産主義的萌芽”還是“資本主義的花朵”?
自由與秩序、權利與責任、共享與私欲、創新與風險——共享理念帶來的各種矛盾,將毫無例外地隨著共享單車一同出現在倫敦街頭。
比如,共享單車提出“無樁停放”,這一創新與此前類似租車項目相比,給了使用者更大的自由。可以説,自由是共享單車的最大優勢,但同時也是其在最講法律與規則的倫敦最大的困擾。
英國是最早實現法治的國家。倫敦是最自由的地方,因為對每個人而言,法無禁止皆可為;倫敦也是最不自由的地方,事無大小,皆決於法。
某種意義上説,共享單車“無樁停放”在一些地方造成亂停亂放、阻塞道路,其實是將這一項目秩序管理的成本轉嫁到政府身上。
倫敦顯然不願為這樣的自由買單。就在最近,媒體報道新加坡的一種類似的共享單車項目在倫敦上市不久後,即被告知需要撤回,原因是當地委員會認為其隨意停放會阻塞公路,給行人造成潛在危險。
很明顯,中國的共享單車在英國的試水十分謹慎。第一批單車被投放在倫敦西部的一個富人區。那裏的居民以高薪白人為主,多年來都被評為全倫敦犯罪率最低的地方。想必運營商希望以使用者的高素質為自由劃定明晰的道德邊界。
金融危機後,西方社會在創新的同時更加注重監管與安全,有時甚至過度謹慎,抑制了創新。這讓中國在移動支付等金融産品與服務上迅速取得領先。但是,混業、互聯網和創新在給中國金融業帶來蓬勃動力、讓人們享受種種便利的同時,也不可否認地帶來了風險與挑戰,比如,在快速發展的移動支付背後就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難題,而在共享單車背後則是城市治理的難題。
中國的共享單車能否在倫敦行穩致遠?這讓人期待。(記者 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