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財綠金院發佈《2017中國氣候融資報告》
2017-12-03 14:44:55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陳晨

  國際在線消息:12月1日,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在“促進中國綠色債券和氣候融資市場發展”圓桌會暨2017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成果發佈會上發佈了《2017中國氣候融資報告》。報告系統梳理了過去一年間氣侯融資發展的最新動態,總結了現有氣候融資體系問題,重點就如何撬動私人資本進入氣候融資領域,加強氣候適應資金供給等方面做出了分析。此外,報告就堅持履行《巴黎協定》,推動全球建立一體化氣候公共物品供給機制;推動新興多邊金融機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渠道作用;增強我國氣候融資軟實力等問題,提出了具體政策建議。

  目前,《巴黎協定》已進入具體落實階段。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革,對全球氣候治理與氣候融資體系的傳統格局提出了挑戰。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通過在國際國內層面紮實推進氣候融資實踐,對中國引領全球氣候變化進程的決心做出了務實宣示。十九大報告專門指出,中國在過去五年中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要求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實減排承諾,與各方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遙教授指出,隨著我國氣候變化政策持續推進,創新金融模式和工具在綠色領域廣泛應用,綠色金融體系建設逐步落地,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獲取渠道正不斷豐富。但與此同時,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缺口仍十分巨大。隨著全球氣候治理領導權正逐漸向中國轉移。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國氣候融資體系頂層設計,發揮中國的引領作用,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雙向綠色合作,推動實現經濟轉型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是我們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報告主要作者,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倩教授表示,從整體發展角度看,氣候融資體現存在的過渡依賴ODA資金體系與融資工具的情況,根本原因在於全球尚未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氣候公共物品供給理念及融資體系。加速提升氣候資金供給總量、效率與效果的前提是為全球減緩和適應戰略形成獨立的融資機制和相匹配的融資工具,尤其需要重申全球公共財政的核心作用,加強贈款資源的供給和有效利用,以撬動、引領及推動更大規模的私人投資來解決氣候公共物品供給不足的問題。

  探尋解決全球氣候融資問題方案,《2017中國氣候融資報告》主要研究觀點包括:

  全球氣候缺口仍加速擴大,適應供給尤其缺乏機制保障

  氣候資金治理體系碎片化發展,需增強協同治理能力

  多邊機構作為氣候融資重要渠道面臨轉型,新舊機制協同合作機制有待建立

  新興經濟體氣候資金機制發展迅速,新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給格局正在形成

  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氣候治理全球領導力進入更迭期

  傳統能源市場現回彈信號,新能源轉型全球趨勢未受明顯衝擊

  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有望持續推動氣候融資市場創新

  此外,《2017中國氣候融資報告》主要針對以下三點提出了政策建議:

  堅持履行《巴黎協定》,推動全球建立一體化的氣候公共物品供給機制

  推動新興多邊機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渠道作用和多方面創新

  以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突破口,加強我國氣候融資軟實力

  《2017中國氣候融資報告》是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推出的氣候融資年系列年度報告,自2011年起已連續7年發佈,並將於近期正式出版。未來,央財綠金院將進一步針對碳市場建設、多邊金融機構氣候合作、氣候適應融資等問題,追蹤國內外相關領域最新趨勢,識別全球最佳實踐案例,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出相關研究成果,以期為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應對變化行動,推動全球生態治理貢獻智庫力量。

  “促進中國綠色債券和氣候融資市場發展”圓桌會暨2017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成果發佈會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和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遙教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首席執行官Sean Kidney出席會議併發表主旨演講。(供稿: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