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經濟全球化:中國從積極融入到參與引領

2017-10-09 09:29: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徐佳航   責編:許煬

  時代大潮波飛浪涌。當全球化逆流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時,中國從積極融入走向參與引領,倡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全球化進入合作、包容、普惠的新階段。

  十年前經濟學家托馬斯·弗裏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指出,互聯網科技將為全球化3.0時代提供發展動力。當今“互聯網+”結合消費升級帶來的動力不僅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更為全球化提供發展機會,引導海外跨國公司深挖中國市場紅利。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除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外,“小紅書”“蜜芽”“洋碼頭”等一批現象級垂直跨境電商也涌現出來。它們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社區效應,精準聚攏消費群體並形成巨大的棘輪效應,令一批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走得更快、更遠。

  看好消費升級浪潮的美國民宅短租公司愛彼迎今年初高調拓展中國市場,計劃2018年在中國投資翻倍。愛彼迎聯合創始人傑比亞認為,中國“新千禧一代”蘊藏巨大消費潛力,他們出國旅遊不滿足走馬觀花地看景點,更想融入當地人的生活。

  新興金融科技領域中的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陸金所等一批行業尖兵“彎道超車”,在移動支付、消費金融等方面引領全球發展趨勢,開始向海外輸出金融科技能力,持續創造合作機遇。

  隨著中國製造業去産能、邁向“中國製造2025”目標的步伐加快,西方老牌工業巨頭以數字化智慧生産為切入點,搭乘中企轉型升級的快車獲取新的紅利。

  中國領導人在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説,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産品、更寶貴合作契機。

  十餘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提升自身核心技術、品牌效益、向全球價值鏈上端攀升的同時,也深度整合全球資源,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動能。

  從海外並購到綠地投資,中國企業“出海”涉及的領域從資源、能源到家電、智慧裝備、高端製造及文化娛樂,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外溢紅利。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1701億美元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表示,中國從過去較為被動地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變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價值鏈重塑。

  美國趨勢經濟學家傑裏米·裏夫金指出,新一輪全球變革需要大量基礎設施、交通物流和數字化網絡建設,這個過程難以通過跨國公司的一己之力實現,國家力量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國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廣泛的經濟、社會效益和國際影響令其成為推進全球經濟走向互聯互通的頂級國際倡議。

  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超過500億美元,與沿線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為相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係資深研究員馬丁·雅克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在未來幾十年中將成為驅動全球轉型的重要力量。

  過去數十年間,經濟全球化喜憂參半。在世界貿易總額、各國間對外投資、跨國公司數量增長的同時,世界經濟面臨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嚴峻挑戰。

  如今經濟全球化站在了十字路口,中國領導人順應時代潮流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思路,引領經濟全球化邁向普惠、包容的新篇章。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彼得羅夫斯基看來,中國正努力在多極化的基礎上推動建立更理性、更公平、更有效率、更包容的世界秩序,而在這樣的秩序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會更加重要。

  通過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多種合作平臺和機制,中國積極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通過發起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以實際行動推進全球包容性增長。

  “中國在區域和全球舞臺上所發揮的領導力,準確反映了其世界地位。”匯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説,中國在經濟增長、改革步伐、轉型速度等方面都樹立了很高的標杆。

  在去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中國推動各方就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等議題達成許多重要共識,為世界經濟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以促使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説,捍衛經濟全球化,中國已成為中堅力量。展望未來,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經濟全球化的中國願景令人期待。(記者 曹筱凡)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