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帶一路”貿易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代表認為,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響應和參與的國家日漸增多,“一帶一路”建設已進入深耕細作、紮實推進的重要時期。新時期,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經貿成果豐碩
“‘一帶一路’建設給相關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一帶一路”貿易投資論壇上表示,5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各方一道紮實推進經貿合作,推進自由開放包容的貿易發展,不斷深化雙向投資,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3年~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中企在沿線國家推進建設75個經貿合作區,上繳東道國稅費22億美元,創造就業21萬個。此外,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7600多列,鐵路、公路、電站等工程項目紛紛建成,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賦能。
中國貿促會會長姜增偉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得到各國政府、工商界、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和相關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參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從中受益。
中國伊朗商會總幹事馬麗婭姆·薩米亞妮法爾德説,伊朗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基礎設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德黑蘭建造了中東最大的地鐵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僅直接拉動了經濟增長,也改善了生活和投資環境。伊朗還設立了自貿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
面對質疑“一帶一路”建設的雜音,印度尼西亞海事統籌部部長盧胡特·潘查伊坦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馬歇爾計劃等有著根本不同,是經濟發展之路,是和平之路,為世界謀福利。
新時期新前景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已進入深耕細作、紮實推進的重要時期,基礎更加堅實,方向更加明確,動力更加強勁,前景也更加廣闊。”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高龍雲説。
在新時期,如何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龍雲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強戰略對接,強化“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保障;二是促進設施聯通,打通“一帶一路”建設的經絡血脈;三是深化經貿合作,做大“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蛋糕;四是加強資金融通,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
當前,開放與合作仍是時代的最強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宣佈了中國開放的系列重大舉措。
錢克明表示,商務部正加快落實這些重大舉措,與相關國家和國際機構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全力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積極創新貿易投資合作方式,實施“一帶一路”合作行動計劃,打造一批“絲路明珠”,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和自貿區建設,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開放,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深化沿線的大通關合作。(作者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