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成果豐碩。日前,商務部部長鍾山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對媒體表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貿易規模越來越大,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是1.1萬億美元;投資領域不斷拓寬,累計直接投資已超600億美元;重大項目紮實推進,鐵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相繼建成,能源、資源合作項目順利推進。展望未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將如何進一步推進?
日前,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海絲藍皮書: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報告(2017)》。藍皮書指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應當致力於三大合作機制的建立、五大戰略舉措的實施。
建立三大合作機制
藍皮書指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基本路徑是以國際經貿合作為核心,以海上運輸通道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骨架,以沿線的重點港口、中心城市、資源區塊、産業園區為支撐體系,以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為手段,以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為戰略方向,推動以南海和戰略通道為主的海上合作和共同開發,實現海上的聯通便利化,同時推動絲路經濟融合,形成開放式國際經濟合作帶,打造具有強大産業聚集效能的經濟走廊,以利益交融、互利共贏的一體化夥伴關係,重構絲路經貿合作新格局,參與和引領全球經濟治理,拓展國際合作發展新空間。
為此,藍皮書建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應當致力於建立三大合作機制。首先,應致力於建立外交與安全合作機制。要重視外交工作的高層引領作用,將經濟工作置於首要位置,形成經濟和外交相互促進的良性機制。要與“海絲”沿線國家加強溝通協調,加緊商簽投資保護、交通運輸、貿易便利化、金融合作、司法協助等相關的一些協議,推動海上國際合作,共同保護海上航道安全,打擊海上跨國犯罪,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整合現有多邊協商機制,建立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參與的戰略平臺,共同商討、解決事關“海絲”建設的經濟、外交和安全問題。提高國家領導人、經濟和外交高級官員互訪和相互交流的頻率,增進了解和戰略互信。
其次,應致力於建立海洋、港口與城市合作機制。要用好現有合作機制,在與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簽署雙邊海洋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和協議的基礎上,繼續推動與更多國家簽訂雙邊或多邊海洋合作機制,探索建立海洋部門的多邊聯席制度,共同開展海洋經濟、環保、科技和漁業等各個領域的合作。
根據各個省市的比較優勢和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建立各省市與“海絲”沿線重點地區的城市合作機制。以對方首都、港口、地方首府和經濟發達城市為重點,通過産業園區共建、友好城市協作、“海絲”世界文化遺産聯合申報等多種形式建立合作關係。
還要建立“海絲”港口合作機制。以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港口城市為主,與東盟、南亞和中東各主要港口建立港口城市聯盟和“一對一”的港口合作關係,建立大陸、台灣和香港合作開發與運營重要港口的機制。
再次,應致力於建立經貿合作機制。經貿合作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主渠道和優先領域。不同於其他區域貿易協定,“海絲”既不是一個制度性的安排,也不是一個架構性的組織,更不是一個排他性的區域組織。“海絲”經貿機制要吸收和整合現有亞太經貿合作機制,融入中國元素,形成獨特的多元化合作機制。要大力推動中國—東盟“10+1”升級版,更好地發揮亞太經合組織的作用,積極做好亞歐會議、亞洲合作對話、亞信會議、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多邊合作平臺。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各類境內外投資貿易博覽會、國際論壇等區域和次區域平臺的作用。
實施五大戰略舉措
一是打造戰略支點體系。要突出國家的總體設計,明確需求導向,確定“海絲”建設的核心區域、重點對象、優先領域、重大項目以及關鍵節點,按照輕重緩急有序謀篇佈局,精準發力、重點突破。在區域層面,重點選擇周邊國家、資源豐富型國家、通道型國家等不同類型的國家(地區)作為支撐點。在次區域層面,著眼于中南半島和馬六甲海峽,打通陸海兩條戰略通道,突破貿易和能源運輸網絡的運輸瓶頸。
二是提升互聯互通水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海絲”建設的優先領域,也是將其紅利惠及沿線地區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要在戰略支點體系選擇的基礎上打造陸海空一體化的互聯互通網絡。
三是推進“海絲”經貿合作。首先,大力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要順應第一代國際貿易規則向第二代升級的趨勢,保持同美國推動的TPP談判的溝通和互動,同時加快啟動和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爭取在TPP達成協定之前完成RECP協定的談判,同時爭取與“海絲”重要支點國家完成雙邊自貿協定的簽訂。其次,要參與重構東亞生産分工體系。東亞地區獨特的垂直分工製造網絡是其全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國勞動力紅利的結束和産業轉型的推進,東南亞國家正在承接相應的産業轉移。中國要加快向東南亞“走出去”的步伐,引導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生産分工體系。再次,要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發揮中國在建築、諮詢、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服務優勢,以及新加坡在金融服務,其他東盟國家在旅遊、運輸服務方面的優勢,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條件,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另外,要加快境外經貿區建設。在戰略支點國家和地區、重要港口、鐵路沿線,以中國—馬來西亞“兩國雙園”模式為樣板進行境外經貿區建設,重點發展資源開髮型、港口服務型、國內産業配套型三種園區。最後要創新亞太金融合作。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杠桿,進一步推動亞太金融合作格局的改革和創新,推動人民幣由周邊化到區域化進而到國際化的發展步伐,加強與東南亞各國金融市場開放和貨幣政策的協調。
四是加強海洋開發與合作。海洋開發與合作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應有之義。要推動與“海絲”沿線國家在漁業捕撈、能源開發、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設備和海洋科技研發等領域的跨國合作。
五是大力推進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是“海絲”五大合作重點之一。首先要充分發揮“海絲”歷史文化的天然紐帶作用,同時賦予“親、誠、惠、容”的新內涵,同沿線國家加強人文交流,增設友好城市和協調機制,共同打造世界遺産和風景旅遊區,聯合舉辦各類文化節事活動。還要積極開展各類文化産業和文化貿易合作,深入實施人脈工程,加強與教育、智庫、媒體、非政府組織等的交流。(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