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歐洲工商峰會年會日前在布魯塞爾埃格蒙宮舉行,約500名來自全球的與會者出席會議,今年的峰會主題是“引領世界變革”。其中,“‘一帶一路’中歐對話”作為本屆峰會最重要的議程之一,吸引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此次“‘一帶一路’中歐對話”會議設置了兩個議題,分別是“可持續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投資合作與資金融通”。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一帶一路”促使中歐共同繁榮,雙方應共同將合作成果做大做強。
張明説,去年5月份,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歐盟和歐洲多國領導人參加了會議,向全世界發出攜手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強有力聲音。如今300多天過去了,已經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論壇5大類、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全面紮實推進,其中255項成果已經轉化為常態化工作。過去5年來,中國與相關國家貿易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投資累計超過600億美元,與43個相關國家實現直航,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600多列。中國企業在20多個相關國家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當地創造超過20億美元的稅收和20多萬個就業崗位。亞投行成員總數已增至86個。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源於中國、世界共享的重要發展機遇。
張明認為,“一帶一路”之所以具備強勁生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帶一路”堅持以發展為導向的經濟合作屬性。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先生曾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是改善民生、促進發展融資新思路的催化劑。“一帶一路”以民生發展為初心,以基礎設施、貿易、金融促進經濟發展,通過政策溝通和人心相通搭建穩定持續的政策框架和社會基礎。各方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減貧等為合作重點,創造並共享大市場、大融通,著力將邊緣市場變為開放前沿,將阻塞瓶頸化為通衢大道,使貧困人口脫貧摘帽。
“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則。“一帶一路”事業雖由中國發起,但機遇屬於世界,需要許許多多志同道合的“合夥人”共同打拼。迄今中方已同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並陸續建立起政府磋商、行業對接、企業洽談的長效機制。在這一過程中,各國都是互尊互信、互惠互利的夥伴,所有合作項目都由各方平等協商推進。
“一帶一路”堅持多邊主義和開放合作精神。“一帶一路”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定支持多邊主義。“一帶一路”是陽光下的合作倡議,堅持開放、包容、透明,不會在封閉的樊籬中孤芳自賞。“一帶一路”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二十國集團、上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中國—東盟“10+1”等多邊議程深度契合,與非盟、歐盟、拉共體的區域發展規劃全面精準對接,産生了“1+1大於2”的效果。
“一帶一路”堅持高品質、高標準多元化合作。“一帶一路”遵循國際規則和市場規律,重視債務的可持續性和綠色環保。中國不會做拉低標準、暗箱操作、破壞環境的事情。高品質、高標準一直是中方參與工程建設的名片和要求,中國已連續5年位居國際諮詢工程師聯合會年度評選優秀項目榜第一名。“一帶一路”參與方眾多,各國發展階段不同,稟賦不同,合作需求不同,中國尊重每一個參與方的需求,讓市場規律而非人為意志發揮作用。
張明指出,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同歐洲發展戰略對接順利,為了促使中歐把“一帶一路”蛋糕做得更加豐實可人,他提出了三點倡議。
第一,中歐要共同加強國際合作的確定性。當前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定性,這既不是中歐樂見的局面,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以發展為導向的“一帶一路”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合作基礎、項目支撐、機制紐帶,增強全球合作的確定性和黏合力。“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只會增強歐洲的一體化和凝聚力,而不是相反。中歐要攜手推動“一帶一路”成為促進世界及歐洲和平與發展的穩定之錨。
第二,中歐要共同推進基於規則的開放合作。各個國家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同的做法和需求。最佳實踐不等於單一實踐,中歐要繼續加強基於不同標準和規則的對話及交流,探索適合當地,符合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模式。各方要共同秉持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營造高品質、高效率、可持續、良好適宜的合作環境。
第三,中歐要共同挖掘互補互利的合作亮點。歐盟對華投資僅佔對外投資存量的4%,中國投資也只佔歐盟吸收外資總額的2%,這與雙方經濟體量並不相稱。中歐要積極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重點推動中歐投資協定取得新進展。雙方要抓住“一帶一路”的巨大機遇,拓展三方市場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開闢更廣闊的合作空間。(駐布魯塞爾記者 陳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