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中國對外資開放領域越來越廣

2018-12-06 13:27:45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許煬  責編:韓東林

  改革開放40年來,從製造業到服務業,中國對外資開放領域越來越寬。2017年,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131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對外資開放領域不斷擴大,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體現了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發展歷程。同時,外資的進入也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帶注入了活力。

  開放領域漸次放寬

  “中國利用外資的變化是最能體現中國改革開放漸進式發展的歷史進程的。”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利用外資的開放層次和區域佈局是漸進式的,利用外資是以較為初級的“三來一補”加工貿易形式起步的,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建立。

  1979年,中國第一部關於外資的法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出臺,外商投資有了法律保障;1980年,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拉開了中國內地引進外資的序幕;1986年,國務院制定《國務院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外商投資更加法治化、便利化。

  李俊介紹稱,20世紀90年代,鄧小平南方談話明確強調引進外資企業的重要性。此後,中國利用外資領域進一步開放:在專業服務領域,引入了畢馬威、德勤等會計師事務所;在零售、分銷領域,家樂福等外資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在裝備製造領域,汽車等對百姓生活起到重要影響的行業內外資企業大量出現。

  從1993年起,中國連續數年成為引進外資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的國家。從1995年開始,當時的國家計委開始編制《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對外商投資指導走向常規化。

  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李俊表示,此時中國對外資開放進入了另一個階段,更加全面地融入了世界經濟。中國履行開放市場的承諾,按照WTO的“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原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營造了更寬鬆和便利的投資環境,中國利用外資開始新一輪快速增長。

  李俊分析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吸引外資工作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在一些外商投資相對活躍的特殊區域開展試點,並加大西部地區、內陸地區、沿邊地區開放的力度,全面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與此同時,政策環境更加完善,以深入推進更高水準、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

  2018年,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對外發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涉及金融、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製造、基礎設施、能源、資源、農業等領域。其中,服務業開放是重點,體現了中國全方位開放的姿態。

  相互合作互利共贏

  “過去40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凡是開放程度比較高的領域,從短期來看,雖然國內一些産業會受到暫時的衝擊,但從長期來看,是有利於國內民族産業發展的。”李俊説。

  李俊舉例説,比如在專業服務、會計師事務所等領域,當時中國很多高端的會計服務、審計服務、諮詢服務都被外資所“壟斷”。但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中國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在競爭中學習成長了起來,甚至有一些已經開始“走出去”,網絡遍佈全球,在國際舞臺上與其他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競爭。零售業也如此,家樂福等連鎖超市一進入中國幾乎佔領大部分中國市場,但現在中國本土的超市、大賣場已經迅速崛起。

  李俊認為,外資的進入可能在短期對國內産業造成一定衝擊、形成一定壓力,但有壓力、有衝擊才會形成自主創新、加強管理和提高效率的緊迫感。如果中國不開放,不引進外資企業與之形成競爭,企業享受著國內的壟斷性市場,就沒有改革和創新的動力。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也認為,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表明,雖然當初外來産品進入中國市場對本土産品産生了或多或少的衝擊,但最終沒有打敗本土産品,反而使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開放帶來了進步。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李俊説,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相信中國對外資開放的領域越來越寬,未來的中國會更加開放,外資企業能夠更加便利地進入中國市場,把其最新的項目、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産業帶到中國,而中國能夠為其提供更便利、更公平、更自由的營商環境,實現互利共贏。(王旭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