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境外經貿合作區 互利共贏大平臺

2018-12-11 11:20:47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許煬  責編:韓東林

  中白工業園、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中國·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中國·印尼聚龍農業産業合作區……10多年來,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已成為中國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助力中企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也是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互利共贏的有效途徑。

  這種以企業為主導形成的海外産業集群模式,由於為所在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和稅收並推動了當地經濟增長而受到了多國歡迎。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中企選擇“走出去”,中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

  中國經驗值得借鑒

  境外園區這种經貿合作形式並不是中國首創,但中國卻將園區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向中國學習經驗。

  1994年,時任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訪華時到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他在看到這座中國園區強大的生命力後對在埃及建設産業園産生了興趣,並邀請天津開發區的開發企業泰達赴埃及合作,傳授建設園區的中國經驗。

  與泰達受邀建立園區不同的是,更多的中企在海外建立園區是為了滿足自身海外業務發展需要。比如在1999年,海爾集團為了開拓美國市場,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工業園進行研發設計與生産;2001年,海爾又在巴基斯坦與當地一家企業合資建立了産業園區,助力海爾打入當地市場,一些國內的配套廠家也前往入駐;2002年,河南國基集團在塞拉利昂將一處廢棄火車站改造為工業園,吸引了眾多上下游廠家入駐。

  企業自發設立園區或是因為其需要在當地進行大規模生産,希望引入上下游廠家入駐以提供支持,或是看到一些剛到海外的企業因缺少經驗而傾向於抱團減少風險。這些企業的實踐也為政府後期出臺合作園區政策奠定了基礎。2006年,商務部發佈了《境外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基本要求和申辦程式》,開始招標遴選海外合作區。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企共在46個國家建設了初具規模的境外經貿合作區113家,累計投資348.7億美元,入區企業4542家,上繳東道國稅費28.6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8.7萬個。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境外經貿合作區是中企“抱團出海”、降低海外投資風險的一個平臺。除少量是雙邊政府大力鼓勵支持外,在帶有政府間項目色彩的園區中的絕大部分境外園區還是屬於企業行為,以企業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和運營建設方。“境外經貿合作區是産業集聚區,上下游、産業鏈的帶動作用強,東道國很歡迎。”

  一帶一路推動合作區建設提速

  近幾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中企“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2017年5月,來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埃塞俄比亞總理指定要到福建參觀考察福州尚飛製衣有限公司。

  談及被埃塞俄比亞總理“點名”一事,該公司總經理陳耿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福州尚飛在埃塞俄比亞建立的産業園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因此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倒是當時福建省政府還不太了解我們公司,對於公司的‘墻內開花墻外香’有些吃驚。”

  陳耿介紹稱,公司成立於2003年,發展至今員工數已超1.6萬人,主營的戶外服裝遠銷歐美市場,目前年銷售額達15億元,在戶外服裝出口方面名列前茅。

  陳耿表示,2014年,公司在埃塞俄比亞投資建立了産業園。目前,公司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7條生産線,雇傭約5000名當地工人,未來的目標是發展到30萬人規模,並考慮將包括縫紉機廠、面料廠、棉廠等在內的整條産業鏈也轉移到埃塞俄比亞。

  除了發展,福州尚飛也體現出了濃厚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埃塞俄比亞,當地女性的社會地位不高。“然而在成為公司的員工後,她們的生活有了夢想,在家裏也有了地位。她們寫了一些感恩卡給我們,這讓我們非常開心。”陳耿説。

  在陳耿看來,公司到非洲投資,除了考慮勞動力成本優勢外,也想為非洲人民做點實事,幫助當地發展。“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契合‘一帶一路’合作精神。”

  當前,埃塞俄比亞已將工業化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把建設工業園區、推動對華産能合作作為實現工業化的重要依託。非洲國家紛紛看好“一帶一路”合作帶來的機遇,並希望與本國的發展戰略相對接。

  張菲指出,當前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增速較快,對外投資政策導向重點圍繞“一帶一路”展開。未來應更注重提升境外園區的發展品質,特別是在稅收和就業方面為東道國作出更大貢獻,實現雙邊乃至多邊互利共贏。(李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