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今年外貿規模將再創歷史新高

2018-12-18 09:37:55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許煬  責編:韓東林

  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動能轉換加快,品質和效益繼續提高,穩中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預計2018年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將再創歷史新高,有望達到4.6萬億美元,貿易強國建設的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

  貿易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總額創下歷史新高。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按人民幣計,我國進出口總額27.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出口14.92萬億元,同比增長8.2%;進口12.96萬億元,增長14.6%;順差1.96萬億元,收窄21.1%。按美元計,我國進出口總額4.2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4.8%。預計全年外貿進出口額有望達到4.6萬億美元,較2014年的歷史前高值高出5000億~6000億美元。

  11月當月外貿總額並不低。11月當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的同比增速分別為4.3%、5.4%和3.0%,增長率相對較低。但總體來看,11月份,中國外貿的絕對規模並不低,當月進出口總額達4100.8億美元,是今年以來的第二高位;出口額2274.2億美元,是今年以來的最高值。去年外貿的翹尾因素導致今年11月份呈現相對較低的同比增速。

  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從“五大優化”來看,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結構得以全面優化,國際市場佈局更趨均衡,國內區域分佈更趨合理,民營經濟佔比持續提升,貿易商品結構更趨高端,一般貿易佔比持續提高。

  國際貿易市場佈局更趨均衡。中美貿易佔比相對穩定,美國依然為我主要的貿易夥伴。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我對新興和發展中市場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前11個月,我對東盟、金磚國家出口分別增長12%和10.5%,高於整體出口增速3.8和2.3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4.4%,較整體增速高出3.3個百分點,佔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0.8個百分點至27.3%。儘管受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但我對美國出口和自美進口依然增長9.4%和1.2%,且相對於進口,我對美出口受貿易摩擦的影響程度更小。

  從國內區域佈局看,中西部地區外貿發展的後勁持續增強,佔貿易總額的比重持續增加。前11個月,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長16%,進口增長18%,佔整體出口和進口的比重分別提高1.1和0.5個百分點至17%和14.5%。

  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作為第一大出口主體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佔比進一步提高。前11個月,民營企業出口7.16萬億元,增長11.6%,佔比提高1.2個百分點至47.9%;國有企業出口1.54萬億元,增長8.6%;外資企業出口6.22萬億元,增長4.4%。

  從商品結構看,傳統優勢産品持續穩定增長,高品質産品持續快速增長,商品結構得以持續優化。前11個月,機電産品出口8.76萬億元,增長9.2%,佔比提高0.6個百分點至58.7%。其中,積體電路、汽車及其底盤、手機及零部件等産品出口分別增長25.9%、9.7%和12.4%;船舶、積體電路、電動機及發電機、計算機及部件等産品出口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出口單價分別增長17.2%、17.1%、10.4%和9.7%。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佔比持續提升,加工貿易佔比開始呈現趨穩跡象,貿易方式結構更趨優化。前11個月,一般貿易出口8.4萬億元,增長12%,佔比提高1.9個百分點至56.3%;加工貿易出口4.78萬億元,增長3.6%。

  從外貿新業態看,外貿新業態發展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成為外貿增長的亮點。

  進口突飛猛進,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動力。前11個月,我國進口增長14.6%,對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0.8%。其中,機電産品進口5.88萬億元,增長12.7%,拉動全國進口總額增長5.1個百分點。原油、天然氣、煤炭等10大類大宗商品合計拉動進口增長4.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日益嚴峻的貿易保護主義勢頭,我國外貿不辱使命,再創歷史新高,為經濟和就業的穩定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2019年,雖然中美經貿摩擦有進一步緩和的可能,但我國外貿整體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將更加嚴峻。2019~2022年,是我國鞏固貿易大國地位、建設貿易強國的關鍵時期。在我國持續降低關稅、大幅開放市場的前提下,2019年外貿仍將保持穩定增長,貿易結構將更趨優化,貿易強國建設的基礎將更加紮實。(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 梁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