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沙特中國1號鑽井隊迎來第100批沙特籍大學生實習生團,這些來自沙特各石油專業院校的大學畢業生在中國井隊開始了職業生涯的第一站。作為沙特阿美公司大學生實習基地,該隊近10年來已為沙特當地輸送合格鑽井人才1000余人。
近年來,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借力“一帶一路”東風,發展勢頭強勁。在中東的沙特、伊拉克、也門、科威特,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在非洲的南蘇丹、烏干達等多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積極開展項目建設合作,同時注重授人以漁,累計培訓外籍員工超過2萬人次。
培養蘇丹平臺經理
“師傅,沒有你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日前,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非洲項目部757鑽井隊平臺經理左軍衛意外地與當年的外籍同事——來自蘇丹的穆罕默德·達毋在井場重逢了。
當初達毋從蘇丹喀土穆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畢業後,在左軍衛所在井隊工作,由於缺乏實際經驗,很多活兒幹不了。左軍衛手把手地教他現場操作技術,達毋僅用半年時間就成長為帶班隊長。如今他已成為蘇丹國內一支鑽井隊的平臺經理。
據了解,在蘇丹本地目前僅有的11支鑽井隊中,從員工到平臺經理都有在中國井隊工作的經歷。
多年來,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注重僱員當地化,把井場當學校,無私傳授鑽井技術,使他們成為鑽井行業技術人才。
在沙特,自2001年以來,中原鑽井公司從1台鑽機發展到現在的30台鑽機,成為沙特阿美公司陸上鑽井最大承包商,也吸收了很多外國員工加入隊伍。目前,中原鑽井沙特公司有員工2720人,其中外籍員工達1108人。為提高當地僱員素質,該公司採取中外員工“結對子”“手把手”等方式,加強對當地僱員的傳幫帶。同時,完善當地僱員崗位晉陞和薪酬激勵辦法,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引導當地僱員立足崗位成才。
增強培訓的針對性
近幾年,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先後組織200多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優秀外籍員工到中原油田深造。然而,因為培訓“一帶一路”外籍員工,油田培訓中心曾被一家國外石油工程公司“善意提醒”:“不要培養競爭對手。”
“我們的培訓不只是為了掙錢,而是要把石油工程技術分享給他們。”中原油田培訓中心有關負責人説。本著互利合作的思路,近年來中原油田開設了鑽井、作業、固井、人事管理等專業課程,這些針對性強、適用度高的專業技術培訓,極大地提高了外籍員工的專業水準。
來自蘇丹的艾哈麥德曾被選送到中原油田學習。從未出過國的艾哈麥德十分珍惜這次機會,當時擔心語言會影響他的學習,但上課第一天他就放心了,因為給他們上課的教師全程用英語授課。他學完回到崗位後表現突出,很快被提拔為副司鑽。
如此,很多在中原油田深造後的外籍員工回國後職業生涯都得到了提升,不少人離開中國公司後成了本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
外籍員工眼裏的“薩迪克”
在蘇丹,中國員工總是被外籍員工熱情地稱為“薩迪克”,這是當地人對朋友和兄弟才有的稱呼。
將20多名部落成員送到中國井隊的蘇丹24區部落酋長穆薩德説,中國人在蘇丹很受歡迎,因為中國企業來了,孩子們找到了工作,學到了技術,改善了生活,這都是只有朋友和兄弟才會做的事。
不僅在蘇丹,在多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中原鑽井石油工程隊伍在為當地油氣開發事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為當地居民帶來良好發展機遇。
35歲的努爾蘭是哈薩克斯坦塔迪庫爾幹市人。2006年,努爾蘭考上了大學。當時生活困難,弟弟主動退學,打零工和父母一起供努爾蘭讀大學。大學畢業後,努爾蘭在當地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可收入不多。2013年3月份,努爾蘭被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哈薩克斯坦分公司聘為井隊地質錄井工,收入是之前的4倍。
如今,努爾蘭已經結婚,有了兩個孩子。他不再讓父母去工作,因為他的收入足以讓全家人衣食無憂。努爾蘭把弟弟阿依恒也介紹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工作。在井隊當外勤工的阿依恒拜中國司鑽李濤為師,他説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像師傅那樣優秀的司鑽。(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楊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