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近年來,以社會組織為代表的社會力量迅速崛起,社會組織在社區發展治理,公共事務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凸顯。民政部《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要求,加大對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力度,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共同體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從2021年起用3年時間,開展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簡稱“中國民促會”)自1992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於支持國內社會組織的能力建設。2020年,中國民促會與首都公益慈善聯合會聯合舉辦了“社會組織能力建設-促進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發展”系列培訓,促進社會組織的良性發展,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奠定基礎。
培訓面向社區服務與社區治理領域的基層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側重提升其組織管理、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通過“線上+線下”,集中培訓結合參觀訪學的形式,開展了7期線上課程和1期線下訪學活動,累計近400多人次參加。培訓課程包含政策法規、內部治理、社區治理、組織品牌建設等多方面內容,並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社會組織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等大環境議題,邀請到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李健、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俞祖成、上海復恩社會組織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理事長陸璇、議事規則專家王靜等多位專家授課。
為了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訓安排了為期三天的廣州訪學活動,探索廣州慈善發展規律,學習先進經驗和理念。廣州市民政局為訪學活動組織了專題座談會。廣州市民政局副局長韋錦堅、廣州市慈善服務中心主任張偉、中山大學副教授周如南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座談會。韋錦堅副局長介紹了廣州市慈善事業發展歷史,特別是廣州市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經驗、治理體系和政策舉措,並推薦了四傢具有代表性的社會組織,作為本次廣州訪學的交流機構。訪學團隨後前往廣州市天河區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廣州市法澤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州市番禺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和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學習其參與社區治理的創新模式和服務經驗。
參訪團參加廣州市民政局座談會
學員紛紛反饋,本次課程針對性強、緊貼實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從宏觀政策,組織管理到項目實操上都獲得了很大啟發。特別是訪學活動,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廣州全民慈善的“樣本”力量。來自寧夏扶貧與環境改造中心的學員表示,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讓社區居民去參與到社區治理中,這次訪學活動,從公益理念和模式、社企運營和管理、社工行業完善和發展等多維度為自己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和視野,所參訪機構在如何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提升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能,增強社會影響力,提高社會服務品質等方面也起了很好的借鑒和啟發作用。其他來自陜西、北京、四川等地的學員們表示,廣州市民政部門的認知高度和治理力度讓我們佩服,其社區“五社聯動”模式更是值得學習和借鑒。大家將在今後工作中更好思考自身的角色和使命,提升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能,一方面專業化、針對性的開發社區公益項目,另一方面結合政府政策和資源,探索多樣性的社區服務,有效發揮出社會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據介紹,本次系列培訓是中國民促會支持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的活動之一。中國民促會自2002年開始,通過培訓、賦能、資金與技術支持等方式,提高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建設,推動規範化管理,增強業務水準,促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通過近20年持續開展此類項目,覆蓋全國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累計舉辦各種形式的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活動220期,小額資助項目57個,共約8551人次參與並受益於項目活動。(圖文/首都公益慈善聯合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