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風險和穩定報告2018》發佈

2018-07-26 15:14:12 | 來源:證券日報 | 編輯:喬文宇 | 責編:陳晨

  7月25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第一財經研究院共同發佈《中國金融風險和穩定報告2018》。報告從風險視角出發,以“在改革和波動中實現金融穩定”為主題,提出五大化解短期金融風險、實現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政策建議。

  報告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出較強的韌性,資本外流壓力緩解,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出現了升值,中國金融體系保持了總體穩定。另一方面,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推進結構性改革和去杠桿取得初步成效,企業部門杠桿率穩中有降,宏觀杠桿率大體穩定。在此過程中,金融監管體系也進行了整合與重塑,新時期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微觀審慎監管體系正在成型。進入2018年,中國保持了戰略定力,旨在解決長期系統性風險的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然而,美國順週期經濟政策導致的全球宏觀金融風險加劇,全球貿易爭端升溫,中國面臨的內外部金融壓力正在加大。

  報告將之概括為相互交織、方向各異的三大風險:一是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停滯,去杠桿過程中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定力不足,可能導致和加劇新一輪的資産價格泡沫和金融風險積累。二是去杠桿過程中打破剛兌的節奏和力度如果過於激進,可能帶來信用過度緊縮、債務違約的傳染和擴散,並觸發更大範圍內金融市場的風險暴露,導致過大的金融市場波動風險;三是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全球貿易爭端升級,這些外部因素通過貿易、全球價值鏈(GVC)和金融渠道傳導,對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産生負面衝擊,尤其是其可能導致的信心衝擊,會加劇內外部金融風險的互相強化,對金融穩定構成重大挑戰。

  針對上述分析,報告提出了以下一攬子化解短期金融風險,實現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政策建議:

  一是去杠桿要保持貨幣政策定力,通過結構措施避免信用過度緊縮,堅持基於市場化原則處理信用事件,重點是加快建設信用風險處置的相關金融基礎設施;

  二是在全球流動性收緊和貿易衝突的複雜外部環境下,密切監控國內外重要信息和市場動向,高度關注各項宏觀金融政策的協調,防止外部金融衝擊和內部金融風險暴露在短時間內高強度疊加;

  三是在內外部風險的大背景下,維護中國金融穩定的短期政策組合應該是:避免人民幣短期內大幅貶值,避免進口價格上升,降低通貨膨脹壓力,維持較低實際利率以降低償債成本,適當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應對可能的全球市場流動性抽緊;儘早認可真實不良資産,並以財政注資和市場注資相結合的方式化解銀行體系的存量信用風險。其中,要把握一個關鍵點:以發展國內金融市場和民間對外有序投資,對內、對外保護好、用好中國的儲蓄;

  四是為實現短期和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政策目標;

  五是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産率,通過改革提高資本回報率,是實現中長期金融穩定的根本途徑。(記者 姜 楠)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