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糧産緣何安穩如山 連續四年跨越1500萬噸臺階

2017-11-09 11:39:3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焦點圖、園區建設〕廣西糧産緣何安穩如山 連續四年跨越1500萬噸臺階

  “看禾選種,助農增收”已經成為廣西種業的盛事。10月26日,種子生産商、經銷商和種糧大戶走進種子種植示範基地,實地看禾選種。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蘇超光 通訊員賀亮軍 文/圖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裏主要裝中國糧。”廣西黨委政府一直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擺在首位,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強化科技支撐,積極培育新型糧食生産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推動廣西糧食生産在高起點上再上新臺階。

  2016年,廣西糧食平均畝産再創歷史新高,達335.4公斤,糧食總産量達到1521.3萬噸,連續4年跨越1500萬噸臺階,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的目標。

  種糧比較效益偏低,作物種植結構面臨調整,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面對多種困難和不利因素影響,廣西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卻得到穩步提升,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耕地提質

  地肥就可多産糧

  耕地是糧食生産之基,糧食安全不僅與耕地數量有關,更與耕地品質有關。5年來,廣西積極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在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啟動糧食生産功能區劃定試點。

  廣西農業部門積極開展耕地品質提升行動,按1元/畝標準設置耕地土壤改良培肥資金,用於推廣應用綠肥種植、秸稈快速腐熟還田、增施有機肥、酸化土改良等品質提升技術。5年來,廣西每年發展冬種綠肥500萬畝以上,秸稈還田3000萬畝以上。

  目前,廣西土壤有機質含量較2005年提高了1%,全氮提高了4%,有效磷、速效鉀、緩效鉀含量增長尤其明顯,分別提高了36%、27%、21%。經省級耕地地力評價匯總,全區6326萬畝耕地,基準年的耕地品質等級平均為5.65級,2016年全區耕地品質等級平均為5.61級,比基準年上升0.04個等級。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和耕地品質的提升,為廣西糧食生産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統計,廣西目前已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超過1600萬畝,並且仍以每年建成300萬畝以上速度繼續推進。

  科技支撐

  良種良法顯身手

  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糧食生産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5年來,廣西農業部門積極落實“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動“良種+良法”相結合,先後創建了19個現代農業産業技術創新團隊,建成21個農作物良種培育中心,累計有791個農作物品種通過審定,其中5個超級稻品種獲得農業部認定;育成水稻、玉米優良新品種共253個。

  如今,廣西優質稻選育在華南地區處於領先水準,育成的野香優、百優、豐田優、百香優、群優、桂育等本土系列品種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雜交玉米新品種培育也取得重大成就,育成桂單0810新品種並快速推廣,打破了國外玉米種子、品種在廣西一統天下的格局。

  目前,廣西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5%。與此同時,廣西大力推廣水氣平衡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實用栽培技術,加大綠色高産高效創建示範力度,每年培育科技示範戶約9.5萬戶,建立各種試驗示範基地1800多個。

  糧食生産科技支撐能力的顯著增強,助推了廣西糧食單産的逐年提升和糧食總産的基本穩定。2016年,廣西水稻平均畝産達386.9公斤,比2011年增加37公斤,增長10.56%;玉米平均畝産305.9公斤,比2011年增加17.6公斤,增長6.11%。

  2017年,被列為袁隆平院士第五期雜交水稻攻關項目的灌陽縣水稻超高産攻關示範基地,一季超級稻畝産量突破了1000公斤的目標,達到1009.45公斤,連續8年刷新廣西雜交稻單産最高紀錄。而“超級稻+再生稻”平均畝産則首次突破1500公斤,達1561.55公斤,再創世界最高紀錄。

  規模經營

  新型主體唱主角

  適度規模經營是提高糧食産業化經營水準和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也是發展現代糧食産業的客觀要求。5年來,廣西通過制定政策、安排項目資金引導等方式,鼓勵各地開展土地流轉,扶持培育種糧大戶、合作組織和生産企業等新型糧食生産服務主體,推進糧食生産適度規模經營快速發展。

  僅2016年,自治區層面就安排了22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129戶新發展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種糧主體,參與到糧食基地建設、育種供秧、病蟲害防治、烘乾倉儲等社會化生産服務環節。至2016年底,廣西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糧食經營主體總數達3477個,其中種糧大戶3038個,種糧合作社達333家,種糧家庭農場106家,參與種糧面積達58萬畝,輻射服務農戶超過10萬戶。

  目前,全區已發展超過1500家以糧食為主的農機化合作社組織,服務面積超過700萬畝,水稻耕種收綜合水準達73%。從事水稻烘乾業務的種糧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達158家。新型生産服務主體的發展和壯大,進一步加快推進了廣西糧食生産向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

  此外,規模化經營也利於農作物病蟲害的統防統治,穩定糧食生産。僅2016年,廣西開展水稻重大病蟲統防統治面積就達1080萬畝,覆蓋率31.13%。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