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資近20億元 桂林斧子口水利樞紐工程通過終驗
2018-01-17 14:55:57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核心提示:百米大壩起深峽,補水防洪利萬家。經過6年建設、參建者2000多個日夜的奮戰,投資近20億元的斧子口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通過終驗。這標誌著繼川江水庫、小溶江水庫之後,斧子口水庫也具備了下閘蓄水條件,我市防洪及漓江補水樞紐工程圓滿收官。

  原標題:斧子口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通過終驗——— 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補水樞紐工程圓滿收官

  桂林生活網--桂林日報 記者秦念通訊員鄧桂榮

  百米大壩起深峽,補水防洪利萬家。經過6年建設、參建者2000多個日夜的奮戰,投資近20億元的斧子口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通過終驗。這標誌著繼川江水庫、小溶江水庫之後,斧子口水庫也具備了下閘蓄水條件,我市防洪及漓江補水樞紐工程圓滿收官。

  2017年12月29日,自治區移民工作管理局下達《廣西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補水樞紐工程斧子口水利樞紐工程下閘蓄水階段移民安置終驗驗收報告》。報告稱,斧子口水庫已基本完成徵地補償、移民遷出及安置、專業項目恢復改建、庫底清理等各項工作,驗收評定為合格,具備下閘蓄水功能。

  山水甲天下,靈魂在漓江。作為桂林市的母親河,一直以來,漓江飽受汛期洪水氾濫,旱期乾枯無水的困擾。為推進城市防洪和漓江生態環境補水建設,結合發電、灌溉促進水資源綜合利用,經國家發改委立項批復,我市啟動了三大水庫的建設工程。三大水庫的建設,歷時8年,投資近60億元,徵收土地27000多畝,搬遷人口7700余人,是我市建設史上乃至我國華南地區的重大工程,也是貫徹中央、自治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舉措。

  防洪抗旱護生態,黃金水道添活力

  漓江的“雨季洪水氾濫,旱季枯水停航”問題由來已久,由於沿途落差大,流程短,極易形成洪水,加上降雨集中,易形成洪災,無降雨時則易成旱災。三大水庫建成後,總庫容可達到4.38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1.95億立方米,可調配水量2.5億立方米,通過聯合調度,降雨集中時可蓄水攔截,枯水期可向漓江補水4.3億多立方米,為黃金水道增添活力。

  自2009年第一座水庫川江水庫開工建設以來,8年間,川江水庫、小溶江水庫先後通過驗收。2017年12月29日,三大水庫的最後一座——— 斧子口水庫正式通過驗收,這標誌著三大水庫均具備了下閘蓄水功能,可與青獅潭、思安江、五里峽3座水庫聯合運行,成為桂北地區發展重要的生態屏障,構成了我市防洪及漓江補水樞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我市防洪標準現狀是不足20年一遇,三大水庫建成後,與青獅潭、思安江、五里峽3座水庫聯合調度,通過蓄水調節,可令我市防洪標準提高到100年一遇,通過聯合調度,可滿足漓江生態環境用水和遊覽通航流量60立方米每秒的要求,能有效保證城區及周邊用水,改善地區生態、農業、通航等環境,從根本上守護著漓江發展,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建設及地區生態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眾志彌堅克萬難,高峽築壩建平湖

  三大水庫從2002年開始籌劃,從籌劃到建設的十多年期間,在國家、自治區、桂林市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全體參建人員不畏艱險,攻堅克難,開展了一場場熱火朝天的建設攻堅戰。

  2009年6月16日,川江水庫率先開工建設,2014年6月18日下閘蓄水。小溶江水庫于2009年11月21日開工建設,2015年12月31日下閘蓄水。斧子口水庫于2011年12月21日開工建設,2017年12月29日正式收到終驗驗收報告。

  從川江水庫到斧子口水庫,8年時間,眾志成城,百米大壩在高山峽谷地區拔地而起;開山填地,一條條庫周公路延伸向四面八方;攻堅克難,一線參建人員紮根工地,克服千難萬險。

  “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的時候,”施工方中國電建水電八局的相關負責人説,斧子口水庫的建設單位是桂林市大禹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施工方則是中國電建水電八局,“那時候大壩還未修建好,但當年頻發的水災一度讓工程全軍覆沒。”施工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全體參建人員的努力下,這些困難最終得以克服。

  “在水庫的建設中,興安人民舍小家為大家,舍今天為明天,一線幹部隊伍紮根在工程現場,走進千家萬戶,歷經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甘於奉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興安縣委書記黃洪斌説。自工程建設伊始,興安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一屆接著一屆幹,以服務大局、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精神肩負起建設水庫的政治責任,克服了工程建設情況複雜,徵地搬遷任務繁重,移民安置異常艱辛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經驗不足等困難,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捨己搬遷為大家,千戶離鄉再創業

  今年50多歲的梁祥斌是華江升坪村委菜木塘村人,該村在拆遷前是華江瑤族鄉政府于1998年作為新村建設的示範村,自從知道要搬遷的消息後,梁祥斌起初心中十分不捨。“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這裡是我們的家。”梁祥斌説,搬遷的決定是艱難的,但他也理解修建水庫的重要性。如今,梁祥斌位於興安縣雙擁路移民區的新家正在修建當中,未來,他們一家五口人將在這棟125平方米的新房中生活。

  捨己搬遷為大家,移民安置區換新顏。據了解,梁祥斌所在的雙擁路移民安置區被納入了興安縣城南新區規劃。按照城市社區規劃,該縣投資近3億元建設興南路、興政路、河濱西路等10條道路,進行相關市政設施的完善,以及縣城第三小學、婦幼保健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移民新區將轉變為嶄新的移民社區。

  把握機遇再創業,翻開生活新篇章。三大水庫建設的8年間,總計有7700多名移民搬離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在安置中,有的移民利用新居臨街優勢出租門面或經營商店,有的利用補償資金創辦新的企業,有的利用免費所學技術履新就業崗位,開啟創業發展之路。

  “新的環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每月現在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我們相信,通過努力再創業,一定會過上比原來更好的生活。”川江水庫移民張群説。

  “三大水庫的建設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這項工程惠及的是漓江、桂林乃至廣西的生態文明,今天的舍小家,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這是三大水庫廣大建設者的信念,也是移民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