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丹婷
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
——習近平
村集體變富了,共享發展成果讓廣大群眾幸福感增強了。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事關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事關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我區深入推進實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積極探索各種方式搞活集體經濟,圓滿完成了自治區黨委、政府定下的2019年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標任務。
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全區新增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4.66億元,同比增長42.5%;1.52萬個行政村新增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萬元,佔行政村總數的99.85%;2508個行政村新增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富硒水果、澳洲堅果、小龍蝦、中藥材,一車車特色産品從鄉村運往區內外的城市;集體經濟産業園、小市場、農家樂,各種各樣的新型産業模式在各地大膽實踐,迅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快了強村富民步伐。
從“點上開花”到“面上結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我區充分發揮自治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適應産業發展要求,將自治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從8個增加到13個,每個成員單位定點聯繫指導幫扶1個設區市,促進部門資源優勢指導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同時,印發《關於開展村民合作社示範社創建活動的方案》,指導各地開展示範社創建活動。
“老師講得接地氣、幹貨多,示範合作社把‘死資産’變成‘活資本’的例子,讓我們很受啟發。我們回去也要想辦法,把村裏的閒置土地和廢棄廠房盤活。”這是第一期全區村民合作社負責人培訓班學員們的心聲。
為了培養村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使農民群眾成為參與者和受益者,確保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持久增收,我區堅持上下聯動、分級負責,組織開展村級集體經濟業務培訓。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共舉辦了3期全區村民合作社負責人培訓班,示範培訓300人次;市、縣兩級共舉辦各類村級集體經濟專題培訓班382期、累計培訓6.37萬人次。
扶貧路上,不能搞“盆景”造“風景”。我區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實績專項考核辦法》,組織開展2019年度專項考核,壓實市縣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和有關部門單位、挂點幫扶單位的“一崗雙責”以及駐村工作隊員的直接責任,調動各方力量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小型項目建設、勞務輸出、垃圾清運、村級公路養護、企業後勤……這是南寧市江南區部分村辦股份制公司2019年新承接的有償服務業務。江南區黨委引導6個鎮(街道)、30多個機關事業單位、25家兩新組織與48個行政村黨組織組建“城鄉扶貧黨建聯盟”,達成黨建規範化建設、資源整合開發、特色産業培育等150多個共建項目,48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5萬元。
從“輸血兜底”到“造血攻堅”
俗話説:“手裏沒把米,喚雞也不來。”村級集體經濟缺力,就意味著村“兩委”服務缺席,經濟薄弱村日常運轉基本靠“補”、公益事業基本靠“捐”,嚴重影響農村黨支部組織力和戰鬥力。
面對村級集體經濟增收乏力的困局,我區深入分析研判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短板弱項,先後印發了《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十條措施》《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實施方案》《關於嚴格防範村級集體經濟投資經營風險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從財稅、金融、土地、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點抓好規範管理、落實財稅優惠政策、推進土地流轉、清理規範承包合同、發展物業經濟、促進産業發展等方面,著力破解集體經濟發展瓶頸,進一步激發村幹部和村民群眾參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
一系列有力的政策保障,增強了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為進一步激發村集體“造血”功能,我區開展了多方聯動立體攻堅——
強力推進做好土地流轉、清理規範承包合同、物業經濟、産業發展、農業保險、建強村幹部隊伍、統籌服務等“七篇文章”,指導各市縣制定專項計劃,督促抓好組織實施;加強資金扶持,積極爭取獲得中央和自治區扶持資金6.905億元,支持1305個行政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進一步規範清理村級集體經濟合同,全區共完善合同3662份、重簽補簽合同1518份,通過規範清理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831.78萬元。
“高鐵站站前廣場的村級集體經濟産業園,實行市場化營運模式,項目公司由縣城投公司和參股村派員共同參與經營管理,優先吸納周邊貧困戶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平南縣大鵬鎮高龍村黨支部書記張天松滿懷憧憬地説。該産業園吸收了高龍村等32個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參與合股經營,預計參股村每年可獲得分紅3萬-5萬元。
高龍村的變化,僅是平南縣村級集體經濟多元發展的一個縮影。該縣鼓勵相鄰村聯合建立産業基地,通過租賃經營、入股經營、合作經營等經營方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村級集體資産中擁有山林近200畝,廠房、鋪面及屋地約2萬平方米。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我們村每年投入近6萬元用於清潔鄉村,還能定期慰問村裏的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困難黨員,獎勵上進求學的學生。”平南縣大新鎮大中村黨委書記李振寧介紹。
從“一分了之”到“一池春水”
建設集體經濟産業園,資源可聚集利用,風險小、收入穩定、資産容易保值增值,是發展物業經濟的有效突破口。目前,全區已規劃建設集體經濟産業園70個,計劃總投資約70億元;現已竣工投産39個,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452萬元。
柳州市柳北區委實施“紅色領航工程”,統籌12個村徵地補償資金4.17億元,帶動政府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共10.36億元,開工建設6個村級集體經濟産業園區。楊柳村與郭村等鄰近村充分利用園區資源集中、産業集聚的優勢,共同投資3000萬元,聯合開發建設商貿市場,每年將新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0多萬元。村民們吃下了“定心丸”,紛紛點讚:“如今,村兩委就好像有了一本定期收到錢的存摺。不像過去有些村,徵地補償款不會投資,結果一分了之,坐吃山空!”
我區充分調動基層積極性,鼓勵各地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抓好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産業佈局,做到分類實施、精準發展。各地探索出一批好做法、好經驗,有力推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桂林市精心打造17個縣級發展服務中心、792個村級發展服務站,形成“縣有中心村有站”的服務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格局;貴港市覃塘區創新實行土地預流轉模式,提前“收儲”土地,制定土地身份證,通過産權交易中心開展土地招商招租,目前已實現47宗項目掛牌上線交易,2288畝土地順利流轉,12個村獲得土地流轉服務費,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0多萬元……
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如火如荼開展,産業效益逐漸遞增。一幅生機盎然的新農村畫卷,正在壯鄉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