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指揮中心大螢幕可實時查看交通情況。 朱新韜 攝
優化資源科學施劃,規範道路內機動車停車位管理,緩解“停車難”問題;針對飆車、酒駕、醉駕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和城市工程運輸車、電動自行車等重點車輛,深入開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動;深入開展堵點亂點治理,穩步推進智慧交通項目建設,交通管理智慧化程度大幅提升……
2017年,南寧的交通變化很多,交通亂象少了,交通秩序井然,路口、路段通行效率提升了,交通治理逐漸走向成熟,形成了“南寧經驗”“南寧樣本”,在全國、全區性會議上進行經驗交流。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數全面下降,獲全區交警系統“三個不發生”創建活動特別貢獻獎。
“蓄水式放行”提高通行能力
1月17日上午,一輛接一輛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行駛至長湖廂竹路口等待通行,電動自行車則被引入非機動車前置待行區“蓄水”等候,綠燈亮起時電動自行車率先通過,與機動車啟動打了一個時間差,通行效率極大提升。
過去,在我市一些路口,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每逢交通高峰期,在路口同一方向停滿了密密麻麻的電動自行車等待通過。由於等候在路口的電動自行車太多,加上路口通行條件受限,很多電動自行車無法快速通過,進而影響到機動車的通行。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科副科長韋東明介紹,目前南寧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75.6萬輛,共有註冊登記電動自行車265.4萬輛,其中市區236萬輛,車輛的大增長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2017年,我市交通管理工作堅持問題導向,以“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為抓手,深入實施城市交通暢通提升工程,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治理交通亂象、提升管理效能等方面,狠抓城市交通綜合治理,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為治理交通擁堵“城市病”開出“良方”。
南寧交警部門在長湖廂竹路口,率先推出“非機動車蓄水式放行”交通管控試驗。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進而在全市其他路口推廣。在北湖秀廂大道路口、友愛秀廂大道路口、邕武立交等全市交通壓力較大的路口,“非機動車蓄水式放行”模式讓早高峰路口通行率提高了9.36%,晚高峰通行率提高了11.6%。
科學施劃泊車位緩解停車難
一直以來,南寧交警努力尋求破解停車難、治理亂停車的有效辦法。
南寧交警根據“科學、規範、需要”的原則,在具備條件、有停車需求的路段、公園、公廁和綠地周邊道路區域,合理增設限時臨時停車位;在老舊小區周邊等夜間時段剛性停車需求明顯,具備停車條件的中心路段,設置潮汐停車位, 盡可能滿足市民停車需求;取消設置不合理的泊車位,清理“僵屍”泊車位。
與此同時,針對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加強了警力巡查,全面完善禁停標識牌,加大管控與處罰力度,啟用高清視頻監控、自動抓拍和清障拖移設備,實現科技與人力的無縫銜接,嚴查機動車違法停放交通違法行為。對佔用車道的違法行為“零容忍”,堅持違停必拖、違停必罰的嚴管措施。
2017年12月,為了規範泊車位管理,交警部門合理優化車位資源,利用白色、藍色、黃色三種顏色對泊車位進行區分管理。白色標線為收費泊位、藍色標線為免費泊位、黃線標線則為專屬泊位。目前,在東葛路、濱湖路、葛村路等路段,交警部門施劃了藍色泊車位。藍色泊車位,對車輛施行全天或限時免費停放。
“過去,部分泊車位設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一些泊車位還存在亂收費現象,從藍色泊車位的使用情況來看,幾乎沒有違法收費。”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設施工程大隊民警陳勇介紹,目前南寧市車行道的泊車位總數達32145個,其中免費泊位和專屬泊位(警車、救護車等專用)5277個。
智慧交通助力交通管理
圍繞“智慧南寧”建設目標,交警部門持續推進“智慧交通”項目建設。啟用電子警察抓拍市區違法停車,整治車流密集路段的違法停車現象,緩解因亂停造成的交通壓力。
1月17日,記者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看到,隨著指揮中心電子大螢幕畫面的不斷切換,市區內每一條道路和每一個街角的交通畫面都可以在大螢幕上顯現,大螢幕支持4分屏、8分屏、全屏等畫面,可對某個區域交通擁堵情況進行特寫畫面放大,還可以對道路上行駛的某輛車進行全程追蹤,車牌號清晰可見。
“南寧交通管理已邁入智慧實戰化應用時代。”市交警支隊科研所指導員吳文皓告訴記者,在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南寧站)、南寧國際馬拉松賽等系列重大賽事和會議交通安全保衛任務中,南寧交警啟用了智慧交通雲圖立體防控系統(俗稱“鷹眼”),極大地延伸了視頻監控範圍。
啟用立體化實景地圖指揮作戰系統,顯著提高了交通管理指揮調度能力。
啟用違法停車自動抓拍系統,違停車輛一目了然,識別違法車輛的號牌,自動進行錄影。從2017年11月該系統使用以來,已獲取違停車輛數據3607條。車輛在禁停路段違停被系統抓拍,將被罰款200元、記3分。
目前,南寧交警在民族大道埌東汽車站前輔道、民族濱湖路口西北角、東葛路青秀萬達西2棟前、東葛路青秀萬達公交車站前、青秀路萬象城公交車站前、江南客運站前等均建有違法停車自動抓拍系統。該系統的建設將有效打擊車輛違停行為,引導車主規範停車。(記者 朱新韜 實習生 曹欣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