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鄉村振興擘畫“綠富美”新農村
2018-02-01 15:38:55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鄉村如何振興?農業現代化怎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廣西怎麼落地實施?今年的廣西政府工作報告,為2018年廣西鄉村振興怎麼幹劃出了重點,脈絡清晰、步伐堅實。

  在2018年主要工作建議中,第二項便是“聚焦鄉村振興,進一步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園區建設-圖文】廣西:鄉村振興擘畫“綠富美”新農村(頭圖在文末)

  代表們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發展現代農業,就要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還要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向規模化發展。”

  “需加大對兩違建築的打擊力度,完善鄉村規劃。”

  “應該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補好農村路、水、學校等建設短板。”

  “注重貧困村的道路建設,暢通農産品運輸渠道。”

  ……

  廣西“兩會”期間,“鄉村振興”成為熱議話題之一,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廣西人大代表劉入源是十里八鄉有名的養羊達人,曾獲評第三屆“全國十佳農民”。2009年,手有殘疾的劉入源在家鄉玉林市博白縣創辦了當地第一個種羊場。經過多年發展,這個曾經不被看好的種羊場已經成為集研究開發山羊品種改良、生産、繁殖及供銷一體化的大型養殖基地,年創收上百萬元,並成功幫助64戶貧困戶摘掉了“窮帽”。

  “我們養羊協會所在的江寧鎮算得上市裏最貧困的鄉鎮之一。可是,江寧魚、江寧土雞、江寧黑山羊這些哪一樣不是遠近有名的土特産。山多路少,過去交通不方便,再好的東西也賣不了好價錢啊。”劉入源感嘆。

  政府工作報告裏明確指出,廣西將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自治區財政每年統籌安排60億元,開展鄉村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重點支持縣域和鄉村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實施一二三産融合、工業、旅遊、健康、生態産業五大工程,打造“一縣一拳頭産業”;提升基礎設施能力,實施交通、水利、城鎮、能源、信息網絡、園區六大工程,完成小康用電示範縣建設,圍繞鎮鎮通二級路和村村通硬化路實施一批項目,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給我鼓足了勁。我現在已經摸索出了三種産業扶貧模式,針對不同的貧困戶採取不同的對策。我有信心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富起來!”劉入源對未來充滿信心。

  來賓市興賓區水利工程管理站站長韋蘭,第一回當選廣西人大代表,最關注的還是老本行——“水利”。與農民打了多年交道,韋蘭深知,當前農村産業發展的短板之一便是農田水利配套不足,“尤其是邊遠山區,大水利進不去,這就需要加大小水利的建設投入。”

  “我們那一片農民大多數種植甘蔗,甘蔗生長中期需水量非常大,水利配套工程能幫得上大忙。”韋蘭説。

  近年來,廣西各地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積極培育主導産業和主導産品,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帶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園區建設-圖文】廣西:鄉村振興擘畫“綠富美”新農村(頭圖在文末)

  廣西人大代表、三友村豐桂合作社副社長梁麗萍

  眼下,正值砂糖桔上市的時節。金秀縣桐木鎮三友村的砂糖桔喜獲豐收,枝頭葉下綴滿了橘紅的果實,外地客商拉運砂糖桔的車輛絡繹不絕。

  一説到砂糖桔,廣西人大代表、三友村豐桂合作社副社長梁麗萍便笑得合不攏嘴,“我們現在都把砂糖桔叫做‘致富果’。”她已經提前算好了一筆賬:今年砂糖桔收購價每斤4元,合作社賣果的收入預計有2400萬元。合作社一共116戶,其中61戶貧困戶,每戶貧困戶至少能有4萬元的賣果收入。

  梁麗萍自2010年開始種植砂糖桔,是村裏最早富起來的一批人。眼瞅著梁麗萍一家光靠賣果不僅建起了鄉村別墅,還購買了豪華小汽車,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種植砂糖桔的行列中來。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村民們創辦了專業合作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我們已經打算好了,一方面要擴大種植規模,一方面要在周邊的水庫邊上搞農家樂。”梁麗萍介紹合作社2018年的計劃安排。

  鄉村要振興,有魄力、有思路、有本事的人才必不可少。

  今年1月中旬召開的廣西農村工作會議便提出,要強化人才支撐,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好“鄉情牌”“鄉愁牌”,優化農村營商環境,吸引各路人才投身鄉村振興。

  在廣西十三屆人大代表中,就有一名將自己製造的“竹單車”賣到歐洲的返鄉創業青年。

  【園區建設-圖文】廣西:鄉村振興擘畫“綠富美”新農村(頭圖在文末)

  譚江永設計製造的“竹單車”

  譚江永的家鄉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竹資源豐富,竹編工藝純熟。2014年,譚江永從繁華的上海辭職返鄉創業,試製純天然的竹制自行車。竹子容易開裂、金屬連接件加工難……譚江永苦苦鑽研了大半年,克服了種種困難後,造出的第一輛試製品就賣到了瑞典。

  從第一輛竹制自行車銷往海外,到建立生産加工車間,再到成立農騰竹藝合作社生産多元化的竹産品,譚江永的創業之路越走越開闊,大山深處曾經無人問津的竹子越來越搶手,傳統竹藝更是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2013年至今,廣西已先後集中開展了清潔鄉村和生態鄉村兩個階段活動,分別推進了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和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等6個專項活動,數以千計的村莊發生美麗“蝶變”。

  【園區建設-圖文】廣西:鄉村振興擘畫“綠富美”新農村(頭圖在文末)

  田陽縣五村鎮橋馬村面貌煥然一新

  五年來,廣西初步建立起“村收鎮運縣處理”“村收鎮運片區處理”和邊遠鄉村“就地就近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農村保潔員隊伍穩定在17萬人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基本覆蓋;107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農村自來水受益村比例達79%;行政村通暢率達99.8%,具備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客運通達率達85%;完成了農村改廁102.1萬戶、農村改廚101.3萬戶、農村改圈5.03萬戶;完成了13.5萬個村屯綠化項目建設,森林覆蓋率、植被生態品質和改善程度居全國前列……

  “村裏現在聘請了3名保潔員,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也建起來了。”武宣縣二塘鎮大琳村黨支部書記覃騰祥説,“環境整潔了,大家生活得更舒心了。我們的文化小廣場,天天傍晚有七八撥人跳廣場舞。以前塵土多垃圾多,生活污水更是亂排亂放,誰樂意在垃圾邊跳舞。”

  根據“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安排,2018年廣西將完成宜居鄉村建設,啟動幸福鄉村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