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陋習 倡新風 ——浦北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2018-02-09 16:11:51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本報記者 張冠年 通訊員 覃科棵

  北通鎮平坡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龍門鎮馬蘭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縣城成功晉陞第七輪“自治區文明城市”,連續12年獲評為“自治區平安縣”……這是浦北縣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直接成效。

  近年來,浦北縣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採取破引並舉、治建同步、送種結合等措施,統籌資源,紮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創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破引並舉 打造高地

  “跳嶺頭”是欽州市一項獨特的民間習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一傳統習俗,在浦北縣流傳甚廣,尤其在農村地區極為興盛。

  曾幾何時,操辦嶺頭節是該縣農村不少地方的“面子工程”——過節時,誰家親戚朋友來得多,操辦得越豐盛、排場越大,誰的面子就大,從而形成了一股相互攀比、大操大辦、大吃大喝之風。為了改變這種陳規陋習,浦北縣通過成立縣鎮村三級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議事制度,廣泛發動村民討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力剎攀比之風,不斷引導村民轉變觀念,既遏制了嶺頭節吃喝之風,又傳承保護了“跳嶺頭”這一特色民俗文化。

  近年來,浦北縣以打造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高地為目標,努力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風尚。為了集中力量破解難題,該縣創新建立了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和宜居鄉村工作,紀檢監察、政法、宣傳、統戰、群團、商務等六大戰線保駕護航的新機制,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與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等工作高度融合,同步部署,同步推進,讓全縣派出的78個第一書記、612名工作隊員和385名黨建工作站專兼職工作人員,既是扶貧工作者,又是精神文明建設者,破解精神文明建設力量不足、項目不多等問題。

  為了引導、發動群眾廣泛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該縣每年拿出130多萬元,持續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通過評選表彰道德模範和十星級文明示範戶,不斷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據統計,目前該縣獲評全國文明村2個,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1個,自治區文明村鎮20個,市級文明村鎮11個,2戶家庭獲評為全國最美家庭,3人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4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治建同步 夯實基礎

  近日,走進該縣北通鎮清湖村委福多堂村,只見一棟棟小洋房掩映在蒼翠的荔枝林間,健身、娛樂等配套設施、器材一應俱全。

  “近幾年,村裏的變化很大,大家住得很舒服!”村民陳國華説,過去的福多堂村是另一番情形,進村道路難走,住房十分破舊,污水隨意排放,村裏經濟發展也相對滯後。自開展“美麗廣西”系列活動以來,當地黨委政府從改善村民出行條件開始,一步步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舊建新……經過努力,福多堂村被打造成為生態良好、村容整潔、村風文明的“自治區級生態村”和“全國文明村”。

  近年來,該縣堅持以生態建設為先導,以環境整治為基礎,以綜合治理為保障,開展美麗鄉村、宜居鄉村、平安鄉村等系列主題活動,採取治建同步的措施,不斷夯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在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上,該縣堅持將建設生態鄉村與發展生態經濟結合起來,同步推進,協同發展,並通過建立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全面落實推行河長制、成立全國首支生態安全警察隊伍等措施,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整治等工作,不斷深化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目前,該縣打造了200個村屯綠化示範點,建成185個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基地,北通鎮蘭田村、中屯村和白石水鎮良江、良田村等18個行政村被評為自治區生態鄉村,全縣落實農村保潔人員2039人,實現了村村保潔人員全覆蓋,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送種結合 引領風尚

  “鄉村振興得民心,造福民眾幸福長,高歌同唱十九大,再譜壯麗新篇章”連日來,浦北縣平睦鎮結合正在實施的“春節文化工程”,積極組織村企校文藝隊深入各村開展文化下鄉巡迴演出活動。

  平睦鎮民俗文化豐富,全鎮共有採茶隊、麒麟隊、曲藝隊、舞獅隊、木偶隊等民間文藝隊100多支,演藝人員1000多人,是浦北縣特色文化小鎮。近年來,該縣堅持把建設完善、便民、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文化樂民”專項活動的重要任務,通過“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目前,該縣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62個,建成文藝隊215支。

  此外,該縣還加強村校聯動,創新推進了“美德銀行”建設,不斷引領鄉村學校崇德向善之風。據悉,“美德銀行”以“儲蓄”學生做好事獲得積分為手段,不斷推動美德教育融入學校的日常教育中,當學生“儲蓄”的積分越多,期中或期末獲得的“利息”獎品就越豐厚,提高學生做好事、善事的積極性。目前,該縣“美德銀行”已成為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