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2月10日電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村頭“電視夜校”助力中越邊境“貝儂”脫貧攻堅
新華社記者農冠斌、覃星星
“每週五吃過晚飯就會過來看節目,講的都是跟我們密切相關的種植技術、扶貧政策等內容,正是我們以往缺少的知識。”在中越邊境的廣西龍州縣下凍鎮扶倫村那造屯,一片夜色朦朧中,村民盧秀瓊一邊盯著螢幕,一邊扭過頭説。
在那造屯村頭,有一個新建成的寬闊籃球場,村民拉來電線,燈光照亮了半邊球場。記者看到,在球場一側的鄉村文化小舞臺上,第14期電視夜校正在進行。本期電視夜校主要播放的是甘蔗種植技術,在場觀看的村民約有100人。
龍州縣地處祖國西南邊疆,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是2017年廣西6個脫貧摘帽縣中唯一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當地扶貧幹部介紹,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現一小部分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對扶貧政策了解少,加上缺少脫貧典型、經驗的激勵,導致他們的脫貧動力不足。白天村民忙田地裏的活兒,能否利用晚上時間給村民辦個夜校成為當地的考慮方向。
對此,2017年10月以來,當地創新開設脫貧致富奔小康“電視夜校”,開闢了脫貧攻堅和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新陣地。當地從縣委書記到一般扶貧幹部都會在每週五傍晚進入貧困村,提供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産銷信息等各種培訓內容,每期節目內容還上傳到遠程教育網絡供有需要的群眾觀看。
近日,記者跟隨廣西崇左市委常委、龍州縣委書記秦昆一起,乘著夜色到訪距離中越邊境僅約10公里的扶倫村那造屯。採訪發現,“電視夜校”帶來了致富信息的幹貨,增強了當地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秦昆告訴記者,目前“電視夜校”覆蓋全縣127個行政村(社區),逐漸成為當地“貝儂”(壯語:意為兄弟姐妹)每個星期五晚上必不可少的活動。
那造屯是一個移民搬遷新村,此前“貝儂”們居住在山腳下,下雨時常有石頭滾落下來。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後,那造屯整體搬到了山外,現在家家戶戶建起了樓房。“群眾物質方面解決了,精氣神也得跟上,電視夜校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平臺。”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駐扶倫村第一書記肖穆輝説。
“電視夜校目前已舉辦14期,我們努力把群眾想知道的扶貧信息及其身邊的致富典型故事展現給貧困村屯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實現扶智、扶志相融合,有助於堅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秦昆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在貧困村屯開辦電視夜校,讓村民學到更多致富知識。
當地幹部表示,通過舉辦“電視夜校”活動,使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更加深入人心,同時營造了濃厚的脫貧攻堅氛圍,使許多貧困戶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