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林“空殼村”多元增收
2018-02-13 16:26:01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本報西林訊 (記者/徐順東 通訊員/陳光敏 韋素雪)“村集體有鋪面、入股市場,還有10畝果園,現在收入都很穩定,我們真正告別了‘空殼村’。”2月8日,在西林縣普合苗族鄉新豐村,村支書熊章樂介紹村集體經濟時説。

  新豐村屬水庫移民村,是西林縣41個貧困村之一。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89戶37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216人。近年來,該村村民通過發展生態旅遊、開發資源、盤活資産等逐步走向富裕。同時,村裏通過“1+1+10”模式發展集體經濟。“1+1+10”,即縣裏整合扶貧資金,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個鋪面,入股1個市場,擁有10畝果園。通過該模式,該村去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7.2萬元。2017年12月經自治區扶貧開發核查組核查,初步認定該村脫貧出列。

  “1+1+10”模式是西林破題“空殼村”的有效抓手。西林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5年以前僅有11個行政村有村集體經濟,“空殼村”比例高達88%。2016年5月,該縣提出“異地發展、三産為主、村企聯手、多元增收”的發展理念,探索建立村集體經濟多元發展模式。

  異地發展,整合資金購買縣城鋪面。部分村基礎薄弱,自然條件較差,村本級發展集體經濟制約因素很多。經過充分調研,該縣把整合的820萬元投入購買鋪面,在縣城商貿繁華地段,為41個貧困村分別購買一個20平方米的鋪面,並委託給企業統一經營管理。據統計,去年每個門面收取租金5000多元。“之後每年租金預計比上一年漲10%,確保了村集體經濟穩中有升。”西林縣副縣長農永烽説。

  三産為主,入股縣城和鄉鎮農貿市場。經測算,在投資回報率上,市場、酒店、賓館等三産最高。同時也為了不把所有雞蛋放一個籃子。該縣將另外的820萬元資金,入股縣、鄉(鎮)農貿市場。僅此項,每個貧困村年收入達2萬元。

  村企聯手,每個村有了10畝果園。該縣是“中國沙糖桔之鄉”,有17.4萬畝的果園,人均擁有水果面積1畝以上,後續發展勢頭良好。全縣投入580萬元,為41個貧困村各購買10畝水果,再將果園承包給龍頭企業統一經營管理。2017-2018年,每個貧困村每年租金收入1.5萬元;2019年起進入盛果期,年租金提高至2.1萬元。

  此外,該縣通過多元化發展盤活農村資源。如:馬蚌那扛村開發庫區旅遊資源,年均接待遊客12萬人次以上,按5%收取停車費、服務費作為集體收入,年收入超1萬元;普合新豐村流轉閒置土地給公司發展食用菌,每年租金3萬元。

  截至2017年底,全縣97個行政村(社區)中,年收入超過5萬元的有2個、2-5萬元的有40個,41個貧困村均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以上。去年,百色市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現場會在西林召開,該縣經驗在全市範圍內推廣。